目的
了解不孕癥患者的心理狀況及護理干預效果。
方法
對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我院生殖中心共收治60例不存在精神異常或性格障礙的不孕癥患者,實施心理檢測并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采用抑郁及焦慮自評量表對護理干預實施前、實施半個月時的心理狀況進行測定。
結果
不孕癥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的抑郁焦慮狀況,經過護理干預抑郁焦慮狀況不存在的患者由3例增至17例,可能或確實的由57例減至43例,患者抑郁、焦慮程度得以明顯改善。
結論
不孕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減輕或消除患者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使患者生活質量改善。
不孕癥;護理干預;心理情況
不孕癥是指在性生活正常且未避孕的狀況下,同居時間長達兩年而未受孕[1],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不孕癥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中普遍存在者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情緒抑郁、焦躁,對其治療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
為有效提高不孕癥治療的臨床療效我院通過對不孕癥患者的心理情況的調查分析,對其進行了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使其負面情緒得以有效緩解,效果理想,現報道如下。
資料和方法
研究對象
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我院生殖中心共收治60例不孕癥患者,年齡26至42歲,平均(34.5+3.46)歲。其中文化程度在大專及其以上者 15例,高中28例,初中及以下者17例;職工13例,農民22例,干部10例,私營業主或個體戶15例。所有患者均不存在精神異常或性格障礙。
調查及評定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規治療,對護理干預實施前、實施半個月時的心理狀況采用抑郁及焦慮自評量表進行測定[2]。量表共包括14個項目,4個等級,其中評分在 0至7分表示無抑郁或焦慮狀況、8至10分表示可能存在抑郁或焦慮狀況、11至21分表示肯定存在抑郁或焦慮狀況。
護理干預措施
心理干預
不孕癥患者經受來自家庭、社會和婚姻的巨大壓力,精神痛苦且情緒一般比較低落,由于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常常還會伴有失落感、恥辱感及受挫感,擔心婚姻家庭的破裂,并且不少患者均各種努力和治療,耗費了大量的金錢、精力和時間,心理負擔較重,壓力無以排解而致情緒波動較大。護理中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注意患者心聲的傾聽及患者情緒變化的觀察,適時引導患者對自我心理進行調節,并通過各種活動如患者之間的座談、交流及相關疾病知識和治療原理、過程等的講解來達到減輕患者精神壓力的目的。并通過與患者家屬的溝通交流、開導來加強其家庭的支持、理解和關心。行為干預
不孕患者由于自卑心理而使其在人際交往方面比較敏感,再加上家庭關系方面的緊張使其心理壓力較大,而更加敏感。護理中殷指導患者通過聊天、散步、聽音樂等多種方法來分散注意力,放松精神壓力;或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進行放松和發泄,使其不良情緒得以發泄;另外應加強性生活態度和方法的指導,減免婦科炎癥對受孕的影響。
健康教育
部分患者對不孕癥存在片面的認知,認為難以治愈而使心理壓力增加,因此應采用通俗易懂的言語對患者的各種疑問進行耐心解答并認真宣講不孕癥病理知識和治療教育,并鼓勵夫妻雙方共同就診,以增加患者的安慰感和安全感,使患者緊張、焦慮心理得以緩解,提高治療效果。同時在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信心的同時應對其進行不孕后果的心理疏導,使其做好受挫的準備,堅強、樂觀的面對現實,相互理解、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