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方法
術前準備
1 患兒心理護理
了提高患兒對醫療護理的依從性,針對不同年齡段患兒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對于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應用非語言溝通技巧給予安慰和鼓勵,態度要和藹可親、語速慢、語調溫和,在患兒哭鬧時主動接近為其擦去淚水,輕輕觸摸其額頭,拉住患兒的雙手使其情緒逐漸穩定下來,講述童話故事中勇敢的小動物形象,在對待疾病的問題上與患兒達成共識,取得患兒最
限度的配合;對于學齡兒童運用語言與非語言溝通技巧與其溝通。除采用上述做法之外,結合患兒的受教育程度,舉例講述臨床上的小患者與病魔頑強做斗爭的事例,作為患兒戰勝眼前疾病痛苦的動力,以取得患兒的配合。
2 患兒家長的心理干預
面對家長的煩躁與不安,護士應冷靜對待,避免與家長發生口角沖突,選取適當時機為患兒家長講解縫合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取得家長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并告之家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孩子的成長,面部手術留下的疤痕及色素沉著會逐漸淡化,從而減輕家長的顧慮,以取得家屬的理解和配合。
3 觀察創面性質及傷口深度
詢問當時受傷所處的環境以及傷口是被何器械所傷,并認真仔細查看。若是木器,傷口可能藏有木刺;若是玻璃器械,傷口可能留有玻璃殘渣;若是鐵器、石器,傷口可能帶有泥沙[1]。表淺傷口應徹底清創消毒,深度創面還應用1.5%雙氧水及生理鹽水反復交替清洗干凈,防止厭氧菌感染。同時,請醫生進行探查,是否損傷血管或神經。
2 術中配合與護理
1 患兒如果哭鬧不配合,使用10%水合氯醛口服或肛門灌入,口服劑量為0.5~1ml/kg。傷口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并用鼓勵性語言引導患兒,使其能夠主動配合手術。也可指導家長用雙手固定患兒雙臂,肘關節輕壓患兒雙膝,防止肢體的扭動。護士站在患兒右側,雙手固定頭部,充分暴露術區視野,再行清創縫合。縫合選用6/0縫線,為使皮膚對合完整,縫合時應從皮膚中間張力大處逐漸過度到張力小處。
2 縫合過程中應再次確定傷口是否殘留異物,將異物清除徹底再行縫合。手術中動作要輕柔,盡量縮短手術時間。避免用含有色素的消毒液如碘伏等,防止創口愈合后色素沉著,影響美觀[2]。
3 對于術前使用鎮靜藥物的患兒,密切觀察呼吸的頻率、深度和節律有無異常改變。
3術后護理
固定傷口敷料一定要牢固而且美觀。并適當按壓傷口敷料,以免滲血腫脹。每日來門診換藥,觀察傷口愈合情況。凡污染創口或較深者,應肌注破傷風抗毒素;狗咬傷的患兒,還應注射狂犬病抗毒素;為防止感染,可適量應用抗生素。向家長交待術后注意事項及復診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