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處理病人的這樣心理,就成為病人與家屬的頭等問題,那么如何拒患者擁有一個健康心態呢?
首先庶樹立良好信心,堅決戰勝癌癥
癌癥的并不能等同于不治之癥,大量的臨床數據證明,有1/3的癌癥病人可以治愈,1/3的病人可以帶瘤生存,只有1/3左右的病人由于種種原因而死亡。因此要給病人建立信心,不要整天垂頭喪氣,多了解成功戰勝癌癥病人的事例,樹立戰勝癌癥的信心。
許多資料證明,大部分癌癥患者由于長期的生活習慣造就了自我克制、情緒壓抑、善于忍耐、多思多慮、內向而不穩定等不良狀況。長期處于情緒壓抑狀態和精神應激情況下,中樞神經和大腦邊緣系統過度緊張,發生不同步機制,容易造成基因程序錯誤外顯化,使人體對致癌因素敏感性的增加,從而對治療產生不良作用。
憂郁、失望和難以解脫的悲哀是癌癥的先兆。惡劣情緒可能是癌癥的活化劑,社會心理緊張刺激引起的惡劣情緒可以降低和抑制機體的免疫能力,減弱免疫系統識別,清除惡性細胞的監視作用,從而使惡性細胞株得以增殖。癌癥患者常呈現不同的疾病心理反應和情感障礙為中心的精神狀態。癌癥患者常常會產生無窮無盡的恐懼和思慮,少數患者從病初到臨終大致經歷6種不同的心理變化期;即體驗期、懷疑期、恐懼期、幻想期、絕望期、回光返照式平靜期。癌癥患者的情緒和心理障礙對疾病的治療和預后有明顯影響。如病人情緒樂觀,積極配合治療,能正確認識疾病,就能延長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否則反之。
其次患者家屬要耐心指導,細心呵護
癌癥病人的家屬在病人的治療與康復當中起到不可低估的力量。病人家屬一方面要承擔與病人同樣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還要做到醫生與病人這間的橋梁作用。更重要的是,病人家屬要承擔起病人的日常生活護理。
有時病人因在病癥的折磨下,會對醫生、護士、醫院及周圍的一切不滿,這種情緒會導致病人向家屬發脾氣,這時就需要耐心地適應病人,處處為病人著想,投其所好,分散注意力,讓病人多一份快樂,少想一些疾病,家屬應理解病人被疾病折磨的痛苦心情。
要多了解患癌癥病人的治療護理經驗,與病人一同戰勝癌癥。要摸清病人的脾氣,對癥下藥。有的人感情脆弱,憂心忡忡,易激動。對這種人要把真情隱瞞起來,實行保護性醫療,使病人保持輕松的思想狀態,不要還沒來得及治療就先嚇出問題。對于文化水平高、性格開朗、堅強的人,委婉地或坦誠地將病情講明,以取得病人的合作,如不然,由于心理敏感多次會診檢查,會引起猜疑;或在偶然中被病人知道,反而造成病人郁郁寡歡,使病情加重。
病人家屬應盡可能的去排解病人因疾病帶來的各種不良心態,幫助病人樹立戰勝癌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