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誘因不同,腹瀉在臨床上可分為感染性腹瀉與非感染性腹瀉兩大類型,其中以感染性腹瀉的發病率較高、流行性較為廣泛,而多發于嬰幼兒。嬰幼兒在確診為感染性腹瀉之后,為了確保身體健康,除了應及時進行正規治療之外,同時也需要注重家庭護理。
感染性腹瀉的家庭護理措施
1、注重飲食,防止營養不良
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每日至少進食6次。母乳喂養的寶寶繼續吃母乳,但媽咪的飲食含脂量要低些,否則會使感染性瀉的病情加重;6個月以內人工喂養的寶寶,可按平時量喝奶;6個月以上已經添加離乳食品的寶寶,可進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爛面條、魚肉末、少量蔬菜泥、新鮮水果汁或香蕉泥,直至腹瀉停止后2周。
2、及早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
其實,感染性腹瀉初期,患兒多表現為輕度脫水。只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完全可在家里進行簡單有效的治療。這樣既及時又方便,還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病情的恢復很有利處。輕度脫水的寶寶有口渴感,口唇稍干,尿比平時要少,顏色發黃,并且表現出煩躁、愛哭。
可從以下幾種補液方法中選擇一種
用自制的糖鹽水補液,即在5000毫升的溫開水中加入1.75克精食鹽和10克白糖,1.75克精食鹽相當于啤酒瓶蓋的一半,10克白糖相當于2小勺;用自制的米湯加鹽液體補液,即在500毫升溫開水加入1.75克的精食鹽;用醫生給開出來的ORS(口服補液鹽)補液,ORS補液鹽是已配好的干粉,使用時按說明書配成液體即可。
3、注意肛門和會陰部的清潔
由于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許多,自然會污染患兒的小屁屁。而且,腹瀉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因此在患兒每次排便后,媽咪都要用溫水清洗小屁屁,特別是注意肛門和會陰部的清潔,最好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且要勤換洗,以免發生紅臀及尿路感染。
4、嚴密觀察患兒病情發展
如果寶寶煩躁不安加重,囟門和眼窩出現凹陷,哭時眼淚少,看上去口干舌燥,并且,用手捏起大腿內側的皮膚然后馬上松手時,皮膚皺褶變平的時間超過2秒。這種情況表明寶寶的身體脫水已經較重了;或在家已經治療了3天,但病情總不見好轉,出現頻繁的大量水樣便,嘔吐、口渴加劇,不能正常進食進水,補液后尿仍很少,寶寶發燒及便中帶血等癥狀,則需趕快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診治。
溫馨提示
預防感染性腹瀉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好“病從口入”關。教育孩子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不要讓孩子喝生水,不亂吃小攤上出售的不潔食品,平時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以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并可增強病菌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