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肛門濕疹的方法有很多中,對急性期、亞急性期皮疹較廣泛并瘙癢劇烈者,常選用脫敏藥、消炎止癢藥物和鎮靜劑進行治療,一般都能起到良好止癢、止痛、抗滲出的作用。對于炎癥廣泛而重癥者,可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適當應用類固醇類藥物,待癥狀控制后逐漸減少劑量,早日擺脫困擾。
肛門濕疹的針對性治療方案
1、針灸療法
主穴
大椎、曲池、長強、血海、足三里。配穴:三陰交、合谷。有良好止癢、止痛、抗滲出作用。
2、中醫內治法
(1)濕困脾胃型
除濕胃苓湯加減。
組方
黨參10g、蒼術10g、茯苓10g、豬苓10g、澤瀉10g、白術10g、苡仁9g、地膚子9g、蛇床子9g、白鮮皮9g、土茯苓9g、苦參9g。水煎服。
(2)濕熱型
大部分為急性、亞急性濕疹,筆者常用方為龍膽瀉肝湯合當歸赤小豆湯。處方:龍膽草10g、炒黃柏10g、苦參10g、黃連6g、荊芥6g、地膚子6g、當歸10g、生地10g、赤小豆15g、野菊花10g、白鮮皮10g,伴隨被傳染加銀花15g、白茅根10g、連翹 10g;滲出多加土茯苓15g、苡仁15g等。
(3)血虛風燥型
大部分為慢性濕疹。方用四物消風散合當歸飲子。筆者經驗組方:當歸10g、生地10g、白芍10g、何首烏10g、蒼術10g、黃柏10g、土茯苓10g、烏梢蛇10g、蟬衣9g、牡蠣9g、甘草9g。皮膚增厚加全蝎粉6g,沖服。
3、熏洗療法
黃柏、苦參、大黃各20g,五倍子、蛇床子、地膚子各30g,明礬log、當歸15g。水煎取汁坐浴20~30分鐘,逐日2次,7天為一療程。
4、西藥口服注射療法
對急性期、亞急性期皮疹較廣泛并瘙癢劇烈者,可用葡萄糖酸鈣10~20ml、緩慢靜脈注射;亦可用苯海拉明 25mg,逐日3次口服,或20mg,逐日2次肌注;撲爾敏4~8mg,逐日3次口服。無鎮靜作用的第二代抗組胺藥被廣泛應用于濕疹的診斷,其作用為具有選擇性的對抗外周H1受體的作用,能抗過敏反應、抗滲出,用于濕疹(濕疹【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瘙癢劇烈的一種皮膚炎癥反應。分急性、亞急性、慢性三期。)診斷有一定作用。
代替藥品為
西替立嗪(仙特敏),日劑量lOmg,每晨1次。氯雷他啶(克敏能、開端坦)日劑量10mg,每晨1次。阿司米唑(息斯敏),日劑量10mg,每晨1次。第二代抗組胺藥雖很少導致嗜睡,但對駕車者仍應囑其謹慎。還可口服維生素B2、B6、C、K,晚間癢甚可伴隨應用安定等鎮靜藥物,以便達到止癢、促進睡眠的目標。
5、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
炎癥廣泛而重癥、另外療法無效時,可適當應用類固醇類藥物,如地塞米松1.5mg,逐日3次口服;或10~15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靜滴;氫化可的松100~200mg,逐日1次靜滴,待癥狀控制后逐漸減少劑量。
溫馨提示
得了肛門濕疹后,要避免一切外界因素的刺激,切不可用手用力搔抓,也不可用熱水來熏洗肛門部,搔抓跟燙洗只會加據瘙癢,加重皮疹癥狀,導致滲出更加嚴重,甚至還會惡化周邊正常的皮膚,致使病情日益惡化,久治不愈。
【參考文獻:《皮膚科治療學》《臨床皮膚病學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