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后護理
為預防手術后人工髖關節的脫位,我們從健康教育著手,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解釋髖關節術后的注意事項及人工關節可能脫位的相關知識,教會患者及家屬在搬運、翻身、生活護理、肢體功能鍛煉過程中的操作技巧。術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可穿“丁”字鞋,或輕重量的皮牽引,以防髖關節內收、外旋及屈髖。在生活護理過程中,搬動患者時要求動作協調一致,將髖關節與患肢整體水平托起,保持髖關節伸直,外展,旋轉中立位,不能只牽拉抬動患肢。搬運后要詳細體檢患者,必要時可攝X線片,確定髖關節位置是否正確。在患者床架上安裝秋千式拉手,排便時讓患者兩手抓住秋千拉手,靠3個健肢用力,將身體吊起,待臀部離床以后,將便盆從健側放于臀下,排便后再次吊起,取出便盆,清潔肛門[2] 。不讓患者輕易翻身,7d后,如無特殊情況,可允許患者翻身。翻身時伸直術側髖關節,保持輕度外展中立位,伸直同側上肢,手掌墊在大粗隆后面,向術側翻身,防止患肢內收、內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