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專家介紹,自身免疫性肝病通過治療可以控制穩定,但目前還不能根治,需要長期服藥治療,但很難治愈。下面根據專家的介紹,小編為您總結以下治療方法。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療原則主要是抑制異常的自身免疫反應。治療指征主要根據炎癥活動和肝功能受損的程度。若病人出現癥狀明顯,病情進展快或球蛋白水平等于或大于正常值的2倍,以及AST水平等于或大于正常值的5倍、ALT水平等于或大于正常值的10倍等情況時,可考慮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劑治療。
潑尼松單一治療,開始每日劑量為1~2mg/kg(最大劑量為60mg/d)治療2周,轉氨酶正常后,在4~8周內逐漸減量至能維持轉氨酶正常的最小維持量5mg/d。在治療初期的6~8周內應每周檢查肝功能。如果肝功能不能維持正常,則需加用硫唑嘌呤,起初每日劑量為0~5mg/kg,可逐漸增加,但每日最大劑量不宜超過2mg/kg。將潑尼松逐漸減量至5mg/d后,硫唑嘌呤的每日劑量為1~2mg/kg,應使肝功能持續正常。約65%~90%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可獲得臨床、生化和組織學緩解。若肝功能持續正常1~2年,整個治療過程中無復發,肝活檢無活動性炎癥,即可考慮停藥觀察。停藥后1~2年的復發率約為60%~80%,自身免疫性肝炎更易復發,預后較 型稍差。復發時重復原方案治療仍可取得良好療效。然而,每次復發都可使肝臟的炎癥和纖維化程度進一步加重,因此,終止治療應慎重。停止免疫抑制劑治療后應密切觀察病人的情況,進行必要的實驗室檢查,一旦發現復發,則應及時再次應用免疫抑制劑治療。若藥物的不良反應不大,主張以能控制病情的最小藥物劑量較長時間地維持免疫抑制劑治療為宜。
對潑尼松和硫唑嘌呤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考慮選用或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劑治療,如環孢素、他克莫司、麥考酚嗎乙酯和雷帕霉素等,對治療本病亦有一定療效。中醫中藥的辨證施治對本病也有一定療效。
溫馨提示
除了以上幾點藥物治療之外,尚需適當注意休息、飲食和心情的調理,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避免飲酒和進食辛辣、油炸、腌制的食物,注意心理調節、保持良好心態。
【參考文獻《自身免疫性肝病:臨床與病理》《肝硬化逆轉與治療》《肝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