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一般情況下會分成有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良性腺瘤本身并不嚴重,但是如果患者在此時沒有及時治療,很有可能導致病情惡化,從良性發展為惡性,造成不可逆的生命威脅。隨著腫瘤患者逐年增多,我們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家人的將抗,從今天開始重視腫瘤治療吧。
骨腫瘤的中醫治療方法
1、腎虛火郁證
治療原則:滋腎填髓,降火解毒。
癥狀:局部腫塊腫脹疼痛,皮色暗紅,疼痛難忍,朝輕暮重,身熱口干,咳嗽消瘦,面色不華,行走不便,精神萎靡。舌暗唇淡,苔少或干黑。
中藥方:四骨湯(《中醫腫瘤學》)。腫節風30g,核桃樹枝30g,女貞子30g,透骨草20g,生地20g,補骨脂15g,山茱萸15g,骨碎補15g,續斷15g,尋骨風15g,當歸15g,自然銅10g,丹皮10g,黃柏10g,知母10g。
方中生地、山茱萸、女貞子、丹皮、黃柏、知母滋陰降火;補骨脂、續斷、骨碎補、自然銅堅腎續骨、行血祛瘀;透骨草、腫節風、尋骨風、核桃樹枝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當歸補血養血。
2、陰寒凝滯證
治療原則:溫陽開凝、通絡化滯。
癥狀:骨瘤初起,酸楚輕痛,遇寒加重,局部腫塊,皮色不變,壓痛不著,甚至不痛,病程較長。舌淡、脈細沉遲。
中藥方:加味陽和湯(《中醫腫瘤學》)。熟地30g,肉桂3g,鹿角膠10g,麻黃1.5g,白芥子6g,炮姜1.5g,生甘草3g,威靈仙30g,補骨脂20g,透骨草15g,路路通10g,川烏2g,草烏2g。
陰寒入骨,多因體虛之人,三陰不足,寒邪乘機侵入,凝滯為瘤,非陽和不能開凝,故以陽和湯溫經散寒、化痰補虛;川烏、草烏溫經逐寒;補骨脂、透骨草入骨祛邪;路路通、威靈仙通絡祛痰。
甲狀腺腫瘤的中醫治療方法
1、陰虛火郁型
治療原則:養陰清熱,化痰軟堅。
癥狀:頸前癭腫,捫之質硬,心悸煩躁,面部烘熱,咽干口苦,手顫失眠,舌苔薄黃,或苔少舌紅,脈弦細數。
中藥方:清心軟堅方(《河南中醫》1991;(4):24)。夏枯草20g,北沙參20g,白芍20g,生地20g,天冬20g,麥冬20g,川貝10g,石斛20g,海藻20g,昆布15g,黃藥子10g,僵蠶20g,地龍30g,銀花20g,酸棗仁20g,夜交藤30g。
本方以夏枯草,黃藥子,海藻,昆布消癭軟堅以治其本,用沙參、白芍、生地、天冬、麥冬清熱滋陰以消其癥,更以僵蠶、地龍軟堅消散,貝母化痰,銀花清熱利咽為輔,納酸棗仁、夜交藤以寧心安神,既針對其病,又兼顧其證,也可適用于甲狀腺癌放、化療后出現陰虛煩熱之癥。>>>化療治療腫瘤病人的飲食護理
2、痰瘀交阻型
治療原則:化痰軟堅,活血散結。
癥狀:頸部癭胂,質中偏硬,呈圓或橢圓形,邊界尚清,可隨吞咽上下,伴有咽部不適,胸悶氣憋,或有月經不調,苔薄膩,舌質偏暗,脈弦細澀。
中藥方:海藻玉壺湯(《外科正宗》)。海藻10g,昆布10g,陳皮10g,法夏10g,貝母10g,連翹15g,當歸10g,川芎10g,茯苓12g,香附10g,郁金15g,穿山甲(先煎))15g,土貝母12g,蚤休15g,石見穿15g,天南星10g。
方中海藻、昆布為含碘消癭之主藥,陳皮、法夏、茯苓、貝母、南星化痰斂結,當歸、川芎活血通脈,輔以香附、郁金理氣,連翹、蚤休清解,共奏化痰活血消癭散結之功,再加上穿山甲、土貝母、石見穿,消瘤破癥,更助上藥消除腫瘤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