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癌是困擾女性的第二大常見癌癥。大多數子宮癌在子宮內膜出現,惡性度更高的子宮肉瘤發生在子宮壁肌層,但其總的發病率不足子宮癌的5%。子宮癌患者大部份為五十歲以上的女性,每年約有上萬計女性被確診為內膜癌,幸運的是子宮內膜癌生長緩慢,常在遠處擴散前就被確診,故約近80%以上患者可得到治愈。如子宮內膜癌不及治療,就有可能穿透子宮壁侵犯膀胱或直腸,或擴散到陰道、輸卵管、卵巢或更遠的器官,產生更為嚴重的后果。
請問王振國教授哪些因素導致了子宮癌的發生?
王振國教授介紹:迄今為止什么原因引致子宮癌仍尚待確定,但臨床發現與流行病學研究結果表明,其與多個因素交叉互感作用有密切關聯。如受到子宮頸糜爛、性行為頻繁、性生活紊亂、性行為之不清潔、忽略經期衛生、性伴侶包皮過長、皰疹二型病毒、及人乳頭瘤等因素的影響,而引發病變,大致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未孕、未產、不孕。終生不育、未產女性,要比有孩子女性的發病危險性高出3倍以上。
2、肥胖。宮體癌患者屬肥胖者居多。
3、內源性雌激素過剩。多囊卵巢病變患者典型表現為肥胖、不育無排卵、血漿雄烯二酮值升高,其子宮內膜癌發病率較高,一般約為19%—25%。由肝硬化引起的肝功能代謝障礙,致使雌激素積蓄,也容易引發宮體癌變。
4、外源性雌激素。隨著絕經期和絕經后女性雌激素應用的增加,經3至5年以后,子宮內膜癌發病率相應升高,發病危險性將會增加4—14倍,此期間以前的發病率與同年齡未應用者類似。
5、糖尿病。臨床觀察發現子宮內膜癌患者常合并糖尿病。
6、高血壓。有報道稱高血壓女性的宮體癌發病率較血壓正常者要高出1.7倍左右。
7、病變因素。有報道子宮癌的重復癌發生率有增加趨勢,其重復部位主要在宮頸、卵巢、直腸、結腸、乳腺、胃等處。因良性或惡性盆腔疾病施行過放射治療的女性中,宮體癌發生率相應增多。
8、社會、經濟因素。與宮頸癌比較子宮癌更多發生于中、上等社會階層的女性。
請問王振國教授子宮癌有哪些臨床癥狀?
王振國教授介紹:子宮癌起初沒有任何癥狀,當惡性腫物開始生長時癥狀通常亦能出現,但是5%的子宮婦女直到癌腫擴散至其他器官還沒有自覺癥狀。最常見的癥狀是:
1、不規則的陰道出血。絕經前女性月經量多或月經間期出血;絕經后女性于任何時間的陰道出血,都預示著子宮癌的癥狀。
2、陰道分沁物異常。陰道內分泌物呈粉色或褐色、水樣到粘稠,且有異味。
3、經盆腔檢查可發現子宮增大。患者體重下降,虛弱,下腹、背部及腿部疼痛,且癌腫已有轉移或擴散到其它器官。
請問王振國教授如何進行子宮癌的鑒別與診斷?
王振國教授介紹:子宮癌如能在早期發現,并得到及早治療,其痊愈的機會一般比較高。故當出現不規則的出血或陰道分沁物時,應及時前去就醫檢查。目前主要檢查方法是:
1、子宮癌的宮腔鏡檢查。能較早發現子宮內膜的癌變,有助于宮體癌的定位和分期。可在鏡檢標本指示下活檢,且能對子宮內膜癌的前驅病變進行追蹤觀察。
2、子宮癌的免疫學診斷。檢測子宮內膜噴洗液單克隆抗體相應抗原值,是絕經婦女子宮內膜癌的一種輔助診斷方法。
3、子宮癌的細胞學診斷。主要包括
1)陰道細胞學檢查。從子宮頸管取得標本作涂片檢查,其準確率可達到75%。
2)宮腔細胞學檢查。采用激光細胞收集器以負壓抽吸宮腔標本涂片檢查,或宮腔洗液法抽吸沖選液涂片檢查,準確率可達84%以上。
3)其他檢查。如子宮內膜細胞刮取法、宮腔加壓液洗法等,目的在于增加陽性發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