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皮膚局部出現紅、腫、痛的小結節,以后逐漸腫大,呈錐形隆起。一段時日后,結節中央因組織壞死而變軟,出現黃白色小膿栓;紅、腫、痛范圍擴大。數日后,膿栓脫落,排出膿液,炎癥便逐漸消失而愈。有的癤無膿栓,自潰稍遲,應設法促使膿液排出。癤通常無明顯的全身癥狀。
但若發生在血液豐富的部位,全身抵抗力減弱時,可引起不適、畏寒、發熱、頭痛和厭食等毒血癥狀。面部,特別是所謂“危險三角區”的上唇周圍和鼻部癤,如被擠壓或挑刺,感染容易沿內眥靜脈和眼靜脈進入顱內的海綿狀靜脈竇,引起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竇炎,出現延及眼部及其周圍組織的進行性紅腫和硬結,伴疼痛和壓痛,并有頭痛、寒戰、高熱甚至昏迷等,病情嚴重,死亡率高。
癤的特點是
皮膚局部紅、腫、熱、痛,根腳表淺,腫勢局限,范圍約3cm左右,出膿即愈。
1、暑癤
皮膚局部紅、腫、熱、痛,根腳表淺,腫勢局限,范圍約3cm左右,可伴發熱、惡寒、口干、便秘、小便黃等癥狀。
(1)有頭癤
患處皮膚上有一紅色腫塊,中央有一黃白色小膿頭.灼熱疼痛,突起根淺,出膿即愈。
(2)無頭癤
患處皮膚上有一紅色腫塊,上無膿頭,灼熱疼痛,腫勢高突,2~3天化膿后中軟應指,可自行潰破出膿,潰后多迅速愈合。
2、螻蛄癤
一般好發于兒童頭部。臨床上可見兩種類型。一種瘡形腫勢小,但根腳堅硬。潰膿后膿出而堅硬不退,瘡口愈合后,常會反復,常一處未愈,他處又生。另一種瘡形大,一般同時長三五個,潰破后出膿,但瘡口不斂,遷延日久,頭皮竄空,如螻蛄竄穴之狀。不及時治療,可有死骨形成。
3、多發性癤病
是指多個癤在一定的部位或散在身體各處發生,并有此愈彼起,反復發作,纏綿難愈的特點。好發于項后、背部、臀部等皮脂腺豐富處。發于項后發際處的稱為發際瘡,發于臀部的稱為坐板瘡。多見于消渴病及體質虛弱之人。
癤因部位,嚴重程度不同,臨床表現可有差異。
局部紅腫痛硬結
病初多無全身癥狀,僅感染局部紅,腫,痛,范圍不大于2cm直徑,小結節逐漸腫大,成丘疹狀隆起,數天后病變擴大約3~5cm,結節逐漸軟化,中心處呈白色,觸之稍有波動,繼而破潰流膿,并出現黃白色的膿栓,膿栓脫落,膿液流盡后,炎癥逐漸消退而愈合,有的癤無膿栓(所謂無頭癤),自潰稍遲,需設法促使其膿液排出。
發熱,淋巴結腫大
癤感染嚴重時,局部區域的淋巴結腫大,有壓痛,并可伴全身發熱,有時淋巴結形成膿腫。鼻,上唇及其周圍(稱“危險三角區”)的面癤,在加重或被擠碰時,病菌可經內眥靜脈,眼靜脈進入顱內,引起顱內化膿性感染,此時可有發熱、頭痛、嘔吐、意識失常等。初期毛囊局部紅、腫、熱、痛、硬結、化膿后中心處呈白色,有波動,可伴全身發熱,白細胞計數及分類計數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