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性潰瘍的處理原則分兩大類:一是對癥,包括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對局部傷口的清創護理,預防感染涂抹治療潰瘍的藥膏等;二是對因,小腿靜脈曲張的根本原因是靜脈血管發生病變擴張、迂曲,進而引起腫脹、酸痛、潰瘍等不適,只有通過手術將其去除,不影響患肢正常血液供應,潰瘍、瘙癢等癥狀也會隨之痊愈,隨著手術技巧的改進,嚴重靜脈曲張的治療已經取得良好進展。
下肢靜脈曲張的治療方法
1.一般處理
對輕度靜脈曲張、癥狀又不明顯病例,可以長期應用彈性繃帶或綁腿裹纏小腿,以預防其繼續發展。
2.手術治療
對重度靜脈曲張而癥狀又較明顯病例,應采用手術治療。但在術前一定要確定靜脈曲張不是繼發性的,而且深靜脈通暢。根據不同病情可采用:
(1)高位結扎
適用于只有上端靜脈瓣閉鎖不全病例。結扎大、小隱靜脈上端可杜絕血液回流,使擴張的靜脈不致再度充盈。
(2)靜脈剝脫及切除術
作高位結扎的同時,應將曲張的靜脈整段或分段剝脫或切除。
(3)筋膜下交通支結扎術
適用于下肢靜脈曲張伴發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者。
3.非手術治療
主要包括患肢穿彈力襪或用彈力繃帶,使曲張靜脈處于委癟狀態,彈力襪的壓力應遠側高而近側低。此外,還應適當臥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站立過久等。非手術療法僅能延緩病變進展,適用于病變局限、程度較輕而無癥狀者以及妊娠婦血和手術耐受力極差者。
4.選擇用藥
抗菌藥物
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04〕285號)執行,并結合患者的病情決定抗菌藥物的選擇,可選用革蘭氏陽性菌敏感的抗菌藥物,預防性用藥時間為1-2天。
5.硬化劑注射和壓迫療法
適用于
①曲張靜脈輕而局限,深淺靜脈瓣膜功能良好;
②術后殘留的曲張靜脈;
③術后復發者。
常用硬化劑有5%魚肝油酸鈉、3%14~烴基硫酸鈉、酚甘油液(2%酚溶于25%~30%甘油液)及50%葡萄糖液等。注射時,患者取平臥位,選用細針,針頭進入靜脈后,在穿刺點上下各用手指向近遠側壓迫,使受注射靜脈段處于空虛狀態。一般注射硬化劑0.5時,維持手指壓迫1min后換用紗布墊壓迫,自足踝至注射處近側穿彈力襪或縛用彈力繃帶后,立即開始主動活動。維持壓迫時間,大腿部1周,小腿部6周左右。
硬化療法術后,局部可有紅腫和疼痛,一般數目內可消退,癥狀輕重者可口服去痛片或肛門塞入雙氯酚酸鈉栓劑止痛。少數患者注射硬化劑后可出現藥物過敏,藥液外滲引起局部紅腫范圍擴大,經熱敷或理療后可消退。嚴重并發癥為硬化劑誤入深靜脈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應掌握正確操作方法并仔細操作,避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