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停育是指妊娠早期胚胎因某種原因所致發育停止。B超檢查表現為妊娠囊內胎芽或胎兒形態不整,無胎心搏動,或表現為妊娠囊枯萎。臨床屬于流產或死胎的范疇。造成胚胎停育的原因很多。妊娠早期嚴重的TDRCH感染可引起胚胎死亡或流產,較輕感染亦可引起胚胎畸形。
如果發生胚胎停育,孕婦的一切妊娠反應都會逐步消失。首先是不再有惡心、嘔吐等早孕反應,乳房發脹的感覺也會隨之減弱。然后陰道會有出血,常為暗紅色血性白帶。最后還可能出現下腹疼痛,排出胚胎。上述表現因人而異,有的甚至一點跡象都沒有,就直接出現腹痛,然后流產,或胚胎停育后無癥狀通過常規B超檢查發現。
胚胎停育的治療方法:
1、確診"死胎"后通常會進行引產,主要有RU-486引產、羊膜腔穿刺引產、陰道用前列腺素E2栓引產及縮宮素靜脈滴注引產等四種方法。大部分的胎死腹中,都可以經由陰道自然生產,并不需要開刀。
2、如果死胎留在子宮內太久沒有處理,會對母體產生不利的影響。通常胎死腹中的時間超過四個星期以上,孕婦就會出現血液凝固功能受損的并發癥。未娩出者應做有關凝血功能的檢查,以明確有無DIC并發癥。若纖維蛋白原<1.5g/L,可用肝素治療,劑量為每次0.5~1mg/kg,每6小時一次,用Y期間以試管凝血時問監測。一般用Y24~48小時后,纖維蛋白原和血小板可恢復到有效止血水平,然后準備新鮮血再引產。
3、臨產后應配新鮮血備用,分娩時及時注射宮縮Y預防產后出血。產后應給抗生素預防感染。
4、分娩結束后應仔細檢查胎兒、胎盤、胎膜、臍帶,對肉眼無法判斷者可送病理檢查,以明確死胎原因。
5、多胎妊娠如其中一胎先死于宮內,一般可觀察等待,孕婦常有一過性纖維蛋白原及血小板降低,其后又自行恢復正常。一旦纖維蛋白原下降至2g/L,估計胎兒已能存活,應立即引產;如胎齡尚小,可考慮給予小劑量肝素:150~200mg/24h,靜脈滴注用Y期間以試管法維持凝血時間在20分鐘以內。通常約24~48小時后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回升,以后酌情減量,適時終止妊娠。
中醫認為腎虛是胚胎不固的重要原因。由于臟腑經絡之間的生克制化,寒、濕、痰、熱、瘀之間的相互影響及其轉化,臨床上有多種病因,產生不同的證侯,這些原因導致腎和沖任的病變,故不能系胎、固胎、孕胎。結合前人的認識和臨床實際,導致胎停育的常見證侯有:腎虛、氣血虛、肝郁、脾虛、濕熱、血瘀等。以上六個方面的病因病機,臨床上單一出現亦可多元復合出現,最終導致胎停育。中醫認為脾腎的健康,氣血的通暢是決定孕育環境的重要因素,一但有過胎停育史的婦女,除進行雙方染色體檢查,及女方一些慢性病的檢查外,也要注意自身對胎兒孕育的環境是否存在缺陷。
中醫治療,針對患者腎虛血弱的證型,治以益腎養血活血調治。用黨參20g、當歸10g、川芎10g、赤芍15g、熟地20g、桃仁6g、紅花6g、仙茅10g、仙靈脾15g、紫河車10g、鹿角霜15g、女貞子12g、菟絲子10g、覆盆子10g、五味子5g、桑寄生18g。治療兩月余。孕后改用補腎健脾養血安胎法調整。方藥:、菟絲子30g、桑寄生18g、川斷15g、阿膠15g、炒杜仲10g、黨參20g、山藥30g、炒白術10g、黃岑6g、制首烏20g,服藥4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