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療法是治療痛風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俗話說的好,是藥三分毒,究竟如何服藥才能既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又能將藥物對身體的損害降低到最小呢?這就要求患者在治療痛風過程中除了要注意藥物不良反應和用藥禁忌之外,還要聽從醫囑,遵循原則。
導致痛風的原因,除了高嘌呤的攝入過量,尿酸水平過高之外,遺傳因素也是一個致病因素。在選擇痛風治療手段之前,一定要認清痛風原因。此外,在確定痛風手段的時候,一定要量力而行。量力而行,不但是指的經濟條件上,身體條件也是很關鍵的。
1、先食療,后用藥: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療的先用食療,食療后仍不見效,再選擇用藥物治療。
2、先中藥,后西藥:中藥多屬于天然藥物,所以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藥要小,除非是使用西藥確有特效。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或有多年病根,一般情況下,最好是先服中藥進行調理。
3、先外用,后內服:為了減少藥物對患者身體的副作用,能用外用法取效的疾病,應先用外治法如外敷藥、理療、針灸等,最好不用內服消炎藥。
4、先內服,后注射:有不少中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針劑,認為用注射劑,病好得快,這是違背治療規范的。其實只要用內服藥能緩解的,就不必注射針劑。
5、先老藥,后新藥:所謂“老”藥即經過臨床長期使用且目前仍在廣泛使用的藥物,“新”藥即未經過臨床長期應用而是剛應用于臨床的藥物。近年來新藥、特藥不斷涌現,它們在某一方面的確有獨特療效,但由于大多數新藥由于應用時間較短,其缺點和毒副作用,尤其是遠期副作用還并沒被人們認識。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時最好先用“老”藥,確實需要使用新、特藥時再使用,使用時也要慎重,特別是對進口藥物尤其要慎重。
溫馨提示:痛風急性發作時,病人可抬高患病關節,減少關節活動,必要時臥床休息。此外,患者應多喝水,少吃鹽,禁酒,禁食內臟、骨髓、海味、豆類等食品,多吃堿性及含豐富維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參考文獻:《專家談痛風用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