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由多種組織組成,可分為骨本質與骨附屬組織兩大類。骨本質有骨內、外膜、骨和軟骨組織。這些組織簡稱骨組織。附屬在骨組織中的有血管、神經、脂肪、造血系綻組織以及網狀內皮系統組織等,這些組織簡稱骨附屬組織。骨組織和骨附屬組織都可以產生腫瘤,各種腫瘤的臨床發展、治療和預后均有所不同。所以有必要將原發骨腫瘤分為骨組織瘤和骨附屬組織瘤二類。屬于良性骨組織腫瘤者有:骨瘤、骨軟骨瘤、軟骨瘤、成軟骨細胞瘤、骨樣骨瘤和骨巨細胞瘤。屬于惡性骨組織腫瘤(又稱骨生肉瘤)者有:骨肉瘤、軟骨肉瘤和骨纖維肉瘤、。良性骨附屬組織腫瘤有:骨血管瘤、神經纖維流。惡性骨附屬組織腫瘤有:未分化網織細胞瘤、骨網狀細胞肉瘤和骨髓瘤等。
骨腫瘤因其來源不同,可分為原發與繼發兩種。原發腫瘤起始于骨系統本身,良性者多,病期長,預后佳;惡性者少,病期短,預后惡劣,死亡率可達80一90%。身體中其他組織或器官的癌細胞,可通過血液循環或淋巴系統(偶而亦有因直接浸潤而侵入骨質者)轉移至骨組織中,逐漸發展而形成骨組織中的轉移瘤,預后惡劣。
診斷: 骨腫瘤的診斷有的比較容易,單憑臨床檢查即可作出初步診斷,如表淺部,位的骨瘤或骨軟骨瘤等,有的在x線片上有特點,可根據典型的x線所見得出初步印象如硬化性骨肉瘤、軟骨肉瘤等;有的則須結合臨床、x線和病理,綜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確診斷。因此,臨床、x線和病理被認為是診斷骨腫瘤的三個重要步驟,有時是缺一不可的。尤其在考慮采用截除肢體的手術之前,一般都要經過上述三方面的檢查確診,才能決定。
在鑒別診斷方面本病首先應與炎癥鑒別。鑒別要點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全身反應
急性炎癥患者體溫常升高, 白細胞計數增多, 良性骨腫瘤病人體溫正常,血象正常。某些惡性骨腫瘤如未分化網狀細胞肉瘤或生長迅速的惡性腫瘤的病人也有體溫升高和白細胞計數增多的表現。急、慢性炎癥和骨結核病人血沉多增快,良性骨腫瘤血沉多正常,惡性骨腫瘤病人血沉常增快。
(二)發展過程
炎癥在發展到一定程度或經過抗炎治療后多逐漸消退,某些良性骨腫瘤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可停止發展,惡性骨腫瘤則繼續發展破壞,自行停止或消失者極為罕見。
(三)局部觸診
炎癥常產生膿腫,一般質軟, 波動明顯。骨腫瘤一般多較堅硬或硬韌,觸之有實體感,邊境多清楚,其墓底多與骨粘連而不能移動。但某些血管豐富或有出血的惡性腫瘤也可有波動感。
(四)穿刺;膿腫穿刺多可吸出膿液, 膿液培養或涂片染色有時可查出化膿菌。 腫瘤穿刺則僅能吸出血液,用粗針頭穿刺有時可吸出腫瘤組織碎片。
良性骨腫瘤也應與惡性骨腫瘤鑒別,因二者的預后和治療方法各不相同。鑒別要點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全身反應
良性骨腫瘤和惡性骨腫瘤除在體溫、 血象、 血沉方面有區別外,前者病人一般情況好,疼痛較少,后者則病人消瘦、貧血、疼痛明顯,晚期多有明顯的惡病質。
(二)發展速度
良性骨腫瘤一般發展緩慢, 有的發展到一定年齡即停止發展。 惡性腫瘤則發展迅速,甚至形成巨大腫塊,表面靜脈怒張。
(三)有無轉移
良性骨腫瘤一般均不發生轉移, 原發惡性骨腫瘤則比較容易發生內臟和他骨轉移。
(四)x線所見
良性骨腫瘤的界限多比較清楚, 與正常骨質之間常有明確的分界線,一般無骨膜反應,如有反應,骨膜新骨也比較規則、 整齊。 惡性骨瘤則邊界不清楚,與正常骨質之間分界不清,骨膜反應紊亂,甚至形成日光放射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