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黑色素瘤應注意與良性交界瘤相鑒別。對于可疑皮損可采用ABCDE標準進行判斷。A(Asymmey)代表不對稱,B(Borderirregularity)代表邊界不規則,C(Colorvariegation)代表色彩多樣化,D(Diameter>6mm)代表直徑大于6mm,E(Elevation、evolving)代表皮損隆起、進展。如果皮損符合ABCDE 標準高度懷疑惡性黑素瘤,需要取活檢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進一步確診。但是有些亞型如結節性黑素瘤的皮損不能用ABCDE標準來判斷。
1、病史與癥狀
詳細的病史與體檢對診斷十分重要,體表任何色素性皮損,若突然增長加速,周圍出現色素暈或色素脫失,表面出現鱗屑,滲出,破潰,出血,脫毛,附近出現衛星結節,局部癢痛等情況,均應考慮黑瘤的發生。
2、實驗室檢查
(1)尿液檢查
通常實驗室檢查對診斷無大幫助,但當黑瘤已發生廣泛轉移時,尿中可出現大量黑素原及其代謝物而呈黑尿。
(2)組織病理檢查
應對黑瘤的定性,腫瘤的類型,侵襲深度,最大垂直厚度,細胞分裂相,表面有否潰瘍,基底血管和淋巴管的侵犯情況及有無細胞性炎癥反應等作出診斷描述。
對已確診為黑瘤的病人,尚應詳細檢查有無區域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這些對制定治療方案和估計預后有重要意義,有研究表明,臨床上通過觸診發現有區域淋巴結轉移者較行選擇性淋巴結清掃時鏡下發現有淋巴結微轉移(micrometastasis)或稱亞臨床轉移(subclinial metastasis)者長期生存的幾率減少20%~50%,因此,早期確定是否有淋巴結微轉移,對提高5年生存率具有重要意義。
3、鑒別診斷
本病應注意與良性交界瘤、幼年性黑色素及細胞性藍痣相鑒別,亦更應注意與基底細胞癌相鑒別。還應注意與硬化性血管瘤、老年痣、脂溢性角化病、甲床下陳舊血腫相鑒別。
(1)良性交界痣
鏡下所見為良性大痣細胞,并無異性細胞,僅在真皮內生長,其炎性反應不明顯。
(2)幼年性黑色素瘤
于小孩面部呈生長緩慢的圓形結節。鏡下見細胞呈多形性,有核分裂。瘤細胞不向表皮浸潤,且瘤體表面亦不形成潰瘍。
(3)細胞性藍痣
好發于臀、尾骶、腰部,呈淡藍色結節,表面光滑而不規則。鏡下可見樹枝狀突的深黑色細胞、大棱形細胞,并集合成細胞島。有核分裂相或壞死區時,應考慮到有惡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