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腫瘤有良性和惡性兩大類。惡性腫瘤約占60-80%,常見者有脂肪肉瘤,纖維肉瘤,神經纖維肉瘤及惡性淋巴瘤等;良性腫瘤中以纖維瘤,畸胎瘤等為常見。一般而言,腹膜后腫瘤,囊性者常為良性,實質性者多為惡性。
一、腹膜后腫瘤的檢查
1.X線腹部平片、胃腸鋇餐檢查和腎盂造影
對了解腫瘤與腹腔內及腹膜后臟器的關系和明確診斷很有幫助。要求作正側位或斜位片。選擇性腹主動脈造影或血管數字減數造影對確定腫瘤的位置、大小、血供情況及良惡性的判斷和指導治療均有重要意義。
2.CT或MRI檢查
對腫瘤的定位、定性均有幫助。
3.B超檢查
對腫瘤的囊、實性鑒別較敏感。
4.穿刺活檢
原發性腹膜后腫瘤有時雖部位明確,但良惡性的區別較難,有條件時可作穿刺活檢,也可用微型腹腔鏡(外徑<2mm)行腹腔內探查、除能明確腫塊來源外,也可作活檢明確腫瘤性質,以指導治療。
二、腹膜后腫瘤的診斷鑒別
B型超聲檢查亦可發現后腹膜腫瘤和腫大的淋巴結,但腸內氣體干擾使診斷很難精確,而對腹主動脈瘤的診斷或排除較為可靠。在B型超聲引導下活檢或隨訪腫瘤化療后的變化很有參考意義,單獨超聲波檢查常不易將后腹膜腫瘤與膿腫或血腫區分,囊性腫瘤易與寄蟲囊腫、炎性或創傷性血腫相混淆。在B型超聲或CT引導下經皮細針吸引力活檢對診斷有較大意義,確診率達80%左右。
由于腹腔內特別是腹膜后器官的疾病和腫瘤可產生與本病類似的癥狀,故常需與脾腫大、胰腺囊腫或腫瘤、腎臟腫瘤、腎上腺腫瘤、腎盂積水和肝腫瘤鑒別。應用各種輔助檢查技術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腫瘤的部位、范圍以及與毗鄰器官的關系,有時尚可確定腫瘤的性質。
腹部平片發現腫瘤內有骨骼、牙齒等結構,則可判斷為畸胎瘤。纖維內瘤、神經纖維瘤或惡性神經鞘瘤有時可出現鈣化。椎間孔擴大,甚至有骨質破壞,應考慮是神經纖維腫瘤。胃腸鋇餐或鋇灌腸檢查有助于確定腫瘤與胃腸道的關系,主要征象是胃、腸移位或受壓。
為了解腫瘤是包繞還是推移腎臟、輸尿管,常需作靜脈腎盂造影,必要時做逆行尿路造影,甚至留置輸尿管導管,以便術中辨認輸導管。以往曾應用腹主動脈造影、下腔靜脈造影、腹膜后充氣造影等侵襲性檢查技術對腫瘤定位,由于B型超聲波和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的普遍應用,這些檢查對大多數病人已似無必要。因為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能對腫瘤確切定位,明確腫瘤與周圍臟器及大血管的關系,尚可早期發現腫瘤局部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