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要和急性中耳炎鑒別;用鼓室圖證實分泌性中耳炎的診斷,臨床應監測分泌性中耳炎的側別,持續時間,是否存在合并的癥狀和嚴重程度。
鑒別診斷
1、傳導性耳聾須與鼓室硬化、聽骨鏈中斷等鑒別
除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可引起聽骨鏈中斷外,頭部外傷也可引起。如鼓膜完整,聽骨鏈中斷者聲導抗圖呈超限型(AD型),純音測聽骨氣導差大于40dB。鼓室硬化是中耳黏膜在慢性炎癥的長期刺激下,鼓膜及鼓室黏膜發生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如纖維組織增生。透明變性,局部鈣質沉著乃至骨化,聽骨鏈固定等。化膿性及非化膿性中耳炎均可導致本病。臨床表現為漸進性聽力下降,聽功能檢查示傳導性聾,聽閾可提高35~65dB。鼓膜大多有穿孔,殘余鼓膜增厚、內陷。局部有大小不等的鈣斑;鼓室內壁有時可見粉紅色或灰白色高低不平的硬化灶。少數鼓膜完整。緊張部可見萎縮性瘢痕、鈣斑、鼓膜混濁、增厚。
2、藍鼓膜者須與膽固醇肉芽腫、鼓室體瘤(或頸靜脈體瘤)相鑒別
膽固醇肉芽腫亦稱特發性血鼓室,病因不明,可為分泌性中耳炎晚期并發癥。本病鼓室內有棕褐色液體聚積,鼓室及乳突腔內有暗紅色或棕褐色肉芽,內有含鐵血黃素與膽固醇結晶溶解后形成的裂隙,伴有異物巨細胞反應。鼓膜呈藍色或藍黑色。乳突X線拍片示氣房模糊,顳骨cT片見鼓室及乳突內有軟組織影,少數有骨質破壞。鼓室體瘤或頸靜脈體瘤為血管性腫瘤,可突入鼓室。病人有搏動性耳鳴、聽力減退。瘤體巨大者有明顯骨質破壞,顳骨CT掃描有助于診斷。
3、鼓室積液須與腦脊液耳漏、外淋巴漏鑒別
顳骨骨折并腦脊液漏而鼓膜完整者,腦脊液聚集于鼓室內,可產生類似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表現。根據頭部外傷史,鼓室液體的實驗室檢查結果及顳骨x線拍片或顳骨CT掃描可資鑒別。外淋巴瘺不多見。多繼發于鐙骨手術后,或有氣壓損傷史。瘺管好發于蝸窗及前庭窗,耳聾為感音性或混合性。
4、需排除鼻咽部腫瘤
對成人的分泌性中耳炎應注意有無鼻咽部腫瘤,特別注意有無鼻咽癌的可能.仔細的鼻咽部檢查及血清中EBV—VCA—IgA抗體測定應列為常規檢查項目之一,必要時行纖維鼻咽鏡檢查和鼻咽部活檢。
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結合聽力檢查結果,分泌性中耳炎的診斷一般并無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