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 又稱孤獨癥,被歸類為一種由于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和行為模式。兒童孤獨癥如何診斷呢?關于這個問題,現在讓專家給大家詳細的做個介紹。
孤獨癥診斷標準
1. 在以下(1)、(2)、(3)三個項目中符合6條,其中在(1)項符合至少2條,在(2)和(3)項中至少符合1條。
(1) 在社會交往方面存在質的缺損,表現為下列中的至少兩條:
1) 在諸如目光對視、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和社交姿勢等多種非語言交流行為方面存在顯著缺損。
2) 不能建立適合其年齡水平的的伙伴關系。
3) 缺乏自發性地尋求與他人共享快樂、興趣和成就的表現,例如不會向他人顯示、攜帶或指向感興趣的物品。
4) 與人的社會或感情交往缺乏,例如不會主動參與游戲活動,喜歡獨自嬉玩。
(2) 在交往方面存在質的缺陷,表現為以下至少1條:
1) 口頭語言發育延遲或完全缺乏,且并沒有用其他交流形式例如身體姿勢和啞語來代替的企圖。
2) 在擁有充分語言能力的患者表現為缺乏主動發起或維持與他人對話的能力。
3) 語言刻板和重復或古怪語言。
4) 缺乏適合其年齡水平的裝扮性游戲或模仿性游戲。
(3) 行為方式、興趣和活動內容狹隘、重復和刻板,表現為以下至少1條:
1) 沉湎于一種或多種狹隘和刻板的興趣中,在興趣的強度或注意集中程度上
是異常的。
2) 固執地執行某些特別的無意義的常規行為或儀式行為。
3) 刻板重復的裝相行為,例如手的揮動、手指撲動或復雜的全身動作。
4) 持久地沉湎于物體的部件。
2. 在以下三個方面至少有一方面的功能發育遲滯或異常,而且起病在三歲以前。
(1) 社會交往
(2) 社交語言的運用
(3) 象征性或想象性游戲
3. 無法用Rett障礙或兒童瓦解性精神病解釋。
孤獨癥的早期診斷較為困難,尤其在兩歲以前,其原因包括:患兒的表現在兩歲以前可能尚不明顯;多數家長認為孩子的行為異常和語言落后會隨著年齡增大而好轉;非兒童精神專業的醫務人員對本病認識不足。因此對于嬰幼兒行為異常和語言落后者,家長和兒童保健人員可以使用嬰幼兒孤獨癥篩查量表(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s,CHAT)進行篩查,對可疑患兒應該轉介到有關專業機構進一步確診。
平時生活中有很多可以保護我們健康的方法,但是也有很多可以危害我們的因素,我們要避開這些致病因素,找出保護我們健康的方法。任何疾病都有保健的方法,能夠使患者在治療后有一個恢復的過程,患者必須知道這種方法,不然治療效果就會打折扣。這種疾病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疾病,對人們的健康威脅已經很大,所以我們要做好疾病的保健與治療,幫助患者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