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間質性腎病的自然病程各不相同,如能在早期治療原發病因,常可延緩疾病的進展,有時腎功能也可獲得某種程度的改善,最突出的例子是尿路梗阻的解除。如不能除去病因或疾病進展至晚期,在腎功能不全水平相當時,本病進展至終末期的速度要比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此病在治療上可分為中西兩種治療方法。
一、西醫治療
1、一般治療:去除病因,控制感染、及時停用致敏藥物、處理原發病是間質性腎炎治療的第一步。
(1)尿路感染:對于細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間質性腎炎,應用抗生素抗感染。用藥時注意細菌敏感性的變化、用量和療程,并根據腎功能狀態調整藥物用量,盡量選擇對腎臟毒性小的藥物。
(2)鎮痛劑性腎病:早期診斷至為重要,作出診斷后即應停止服用有關藥物。減少非那西汀投放量有助于預防本病的發生。
(3)梗阻性腎病:根據梗阻的病因解除梗阻,同時控制感染,保存腎功能。
(4)中毒性腎病:藥物引起的中毒性腎病,應停用該藥。重金屬引起的中毒性腎病,應減少接觸并用解毒藥。
(5)其他原發病:其治療可參閱有關疾病的治療。
2、對癥支持治療:糾正腎性貧血、電解質、酸堿及容量失衡,血肌酐明顯升高或合并高血鉀、心衰、肺水腫等有血液凈化指征者,臨床應及時行血液凈化治療,急性間質性腎炎可選用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進入尿毒癥期者,如條件允許,可行腎移植治療。
3、促進腎小管再生:冬蟲夏草有促進腎小管上皮細胞的生長、提高細胞膜的穩定性、增強腎小管上皮細胞耐受缺氧等作用,對小管間質性腎炎有一定治療。
4、免疫抑制劑:自身免疫性疾病、藥物變態反應等免疫因素介導的間質性腎炎,可給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治療。
二、中醫治療
治法與方藥:
1、脾腎虧虛:治法:健脾補腎。
方藥:脾腎氣虛者,用五子衍宗丸加參芪;脾腎陽虛者,用無比山藥丸或腎氣丸加減;脾腎氣陰兩虛者,用參芪地黃湯加味(黨參、生黃芪、麥冬、五味子、生地、山藥、山萸肉、丹皮、茯苓、澤瀉、杜仲、牛膝、菟絲子)。
2、肝腎陰虛:治法:滋補肝腎。
方藥:用杞菊地黃湯加味(枸杞子、菊花、生地、山藥、山萸肉、丹皮、茯苓、澤瀉、杜仲、牛膝、桑寄生、當歸、赤芍)或大補元煎加減。
3、氣血兩虛:治法:益氣養血。
方藥:用八珍湯或十全大補丸。藥用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生地、當歸、白芍、川芎、山萸肉、龍眼肉、陳皮、半夏、廣木香、砂仁。
4、濕濁內阻:
治法:偏濕熱用黃連溫膽湯加味(陳皮、半夏、茯苓、甘草、黃連、枳實、竹茹、白蔻仁、生大黃、生姜)、三仁湯;偏寒濕用胃苓湯、濕脾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