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出現消化不良、腹痛等癥狀,以為是一般的小毛病。殊不知,這些癥狀是胰腺癌的表現體征。那么,胰腺癌有哪些診查的方法,使我們可以得知自己的具體病情?
胰腺癌是發生于胰腺的一種惡性腫瘤,有90%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導管腺癌。該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多發于50歲以上、有“三高”飲食習慣、有慢性胰腺炎、長期吸煙和飲酒的人群,患病率為0.02%。男性胰腺癌的患病率明顯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為1.5-2:1,。胰腺癌患者5年的生存率<1%,是預后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治愈率很低,為0.3%。
有10%~30%的胰腺癌患者,以無痛性黃疸作為首發癥狀?;颊唧w內的膽汁排泄不暢,膽道的內壓力升高,膽管及膽囊都有一定擴張。這時患者會出現腹部不適之感。在實驗室的檢查中,胰腺癌患者的血清膽紅素明顯升高,甚至會超過342μmol/L,以直接膽紅素升高為主,而血堿性磷酸酶值升高的趨勢也很明顯。胰腺癌患者空腹時的血糖有所升高,糖耐量試驗陽性率增高。在癌胚抗原(CEA)測定中,70%的胰腺癌患者有升高的現象。此外,消化道癌相關抗原CA19-9,是診斷胰腺癌的重要指標。
在胰腺癌的檢查中,常應用B超來作為診查的依據。 在進行B超檢查時,一定要注意胰頭的大小。如果超聲測量胰頭時,厚度大于30mm(絕大多數男性胰頭超聲值小于30mm,女性小于28mm),胰體厚度大于25mm者(正常男性小于22mm,女性小于20mm),就要再進行追蹤檢查,這時可看見低回聲實性占位。如果胰體外形不規則的話,就會看到2cm以上的腫瘤,以及擴張的胰管和膽管,還可見膽囊腫大和肝內轉移灶等。而對于3cm大小的胰腺癌病灶,其陽性率可達80%。
在胰腺癌的診查中,還可以采用選擇性血管造影(SAG)來輔助檢查。SAG在腫瘤1cm時就能做出診斷。它能顯示出胰腺周圍動脈的形態,對胰腺癌的判定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動脈不規則且很狹窄,就可以根據異常的血管區域判斷出腫瘤的大小,也可以由SAG所示,推測腫瘤手術的可行性和手術方案。判斷手術是否可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有無封鎖動脈浸潤。在一般的影像學結果不能明確診斷時,SAG的準確率高于90%。
另外,CT檢查也是胰腺癌檢查的一種常規手段。從CT掃描圖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胰腺腫瘤的準確位置、大小及其與周圍血管的關系,還能看到直徑為1cm的腫瘤。如果進行增強CT掃描,會在增強的胰實質內看到低密度而且不規則的病灶,以此作為胰腺癌進行分期的依據。目前CT已成為診斷胰腺癌的主要渠道,其準確率可達98%。
對胰腺癌的診斷具有較高特異性的檢查當屬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它不僅能顯示狹窄的主胰管、充盈缺損和閉塞程度,還能清晰地看到胰管狹窄后的改變形態。ERCP能檢查出小于2cm的胰腺癌病變,是診斷小胰癌常用的方法。
以上就是胰腺癌的檢查方法知識,希望您能從中得到一些幫助。
【本文由解放軍昆明總醫院腫瘤科 李家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