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醫療結構的完善,在30年前未曾被重視的疾病也逐漸的被群眾所重視,失眠癥也伴隨著壓力逐漸的步入了大部分人的視線中,而失眠癥的治療一直是很多人關注的問題。早在1998年,我國衛生部門就針對國內青壯年的睡眠質量進行過較為全面的普查,普查人口覆蓋范圍超過10,0000人,但是普查結果卻不盡人意,彼時就有超過76%以上的人有失眠癥狀,而較早的文獻表明,50年前失眠癥的出現概率則較小,彼時人們過于操勞,一天14個小時以上都在勞作,辛苦之余多是倒頭就睡,故而嫌少存在睡眠問題。
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給群眾提供了更多的業余時間,精力也被更大的分擔,失眠癥的發生概率反而越來越高,失眠癥和感冒發燒不一樣,這是一種較為復雜的疾病,并不是服用安眠藥就可以解決的。而國民中,超過82%以上的人群在面對失眠癥時第1反應并不是就醫,而是購買安眠藥物,這樣的認識和做法是完全錯誤的,觀念必須及早糾正,而今天我們要細致的來看失眠癥的規范治療問題。
1、首先,目前失眠癥的治療還是以藥物為主
但是,不管是30年前還是醫療科技發達的當下,使用鎮定類藥物達到催眠的效果,必然會出現十分嚴重的耐藥性以及依賴性的問題,超過91%的失眠癥患者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后開始漸漸失去作用效果,只得加大劑量,并且的藥物祛除后無法正常睡眠,賴藥性很強。
2、失眠癥的藥物治療必須規范且遵循部分原則
a、必須根據失眠癥的患者需求來使用藥物
(1)如果患者有十分嚴重的不能入睡情況,或者是十分嚴重更重的很早醒來后無法入睡的情況可以適當使用。(2)如果患者在第2天有十分重要的事物要處理,諸如會議和活動等。
b、用藥必須有間斷性
不管是失眠癥的何種藥物在使用上都不可以持續使用,必須保持一段時間的間隔,基本上其規律是在每個星期的7天里,最多使用3次左右,可以隔日服用,最好不要連續的使用失眠癥藥物。
c、用最低的藥劑量治療失眠癥
失眠癥的藥物使用必須遵循某些原則,諸如在藥計量的選擇上必須采用最低的劑量,也就是說用藥量的下限,而常規的用藥情況,一般都不可以超過3周左右。
最后,專家強調,失眠癥的治療是必須通過專家指導下進行的,并非自行前往藥店購買藥物即可解決,患者必須樹立健康和正確的治療觀念,原理部分賴藥性強的藥物,從根源上解決失眠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