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病在臨床上可分為急性牙髓炎和慢性牙髓炎,其中急性牙髓炎患者常表現為疼痛常突然發作,早期呈間歇性,一般約持續數分鐘,隨后數小時間歇期,病員尚可指患牙。隨病情發展,發作期延長,間歇期縮短,逐漸轉變為持續性劇痛。專家提示:患者一旦有此癥狀需盡早去醫院檢查診斷。
一、檢查診斷
1、檢查患牙有無齲洞及齲洞的位置和深度,是否穿髓,有無探痛、叩痛、,對冷熱和電活力試驗的反應。如無齲洞應檢查有無其它牙體硬組織病變,有無牙周袋,牙齒是否松動,必要時可拍攝X線片,開洞或開髓檢查。如未發現明顯病變,應檢查其它牙齒或鄰近器官有無病變,并與三叉神經痛鑒別。
2、詢問牙痛性質、發作次數和每次疼痛持續時間,與冷熱、咀嚼食物的關糸,疼痛能否正確定位和放散的范圍,與體位有無關糸,是否影響睡眠。患牙、鄰牙或附近其它器官近期有否受傷或曾接受過治療。過去有無牙痛史,與本次疼痛情況是否相同。
二、鑒別診斷
1、牙間乳突炎
由于食物嵌塞引起乳突炎,有自發性痛,其特點為持續性脹痛,冷熱刺激痛,檢查可見牙間乳突充血水腫,局部牙齦明顯觸痛,常可見有食物嵌塞于鄰間隙。
2、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性質為銳痛,突然發作,疼痛劇烈像撕裂樣,有反射痛,并沿三叉神經分布,與急性牙髓炎區別點是三叉神經痛很少在夜間發作,多因在洗臉,說活誘發,每次發作時間短暫,持續數秒至1,2分鐘,很少持續超過5分鐘,冷熱刺激不引起疼痛,有疼痛接點稱為“板機點”,觸及此處則引起疼痛發作。
3、急性上頜竇炎
急性上頜竇炎患者常以上頜牙痛就診,因上頜后牙的牙根接的上頜竇底,分布上頜后牙牙髓神經在入根尖孔前經上頜竇側壁和竇底,故上頜竇內的感染常引起上頜后牙的神經痛,并反射患側頭面部痛,很像急性牙髓炎,所以應加以區別,其特點是:急性上頜竇炎疼痛為持續性脹痛,可累及上頜尖牙,雙尖牙,磨牙區,檢查叩痛,患者常有頭痛,鼻阻及流膿鼻涕歷史,檢查上頜竇前壁壓痛,若化膿做副鼻竇穿刺,可有膿液流出。
慢性增生性牙髓炎與以下疾病鑒別
(1)牙齦息肉:多系鄰面齲損牙齦長入洞內形成息肉,檢查時探針撥動息肉蒂與牙齦相連。
(2)牙周膜息肉:由于多根牙齲齒破壞大,髓底穿通,根分叉穿通,長期慢性刺激,引起牙周膜增生,穿入孔內形成牙周膜息肉,息肉蒂是與牙周膜相連,探針檢查可插入髓底直達根分叉,但探痛不明顯。
慢性閉鎖性牙髓炎與以下疾病鑒別
(1)深齲
患牙對冷熱酸甜均感疼痛,無自發痛,深齲洞探診敏感,無叩痛,溫度測試敏感,電活力測試正常。
(2)牙髓充血
患牙對冷熱刺激敏感,尤其是冷刺激更為敏感,無自發痛,疼痛性質為銳痛,無叩痛,電活力測試讀數低于正常。
應注意牙髓息肉與齦乳頭增生長入鄰牙合面洞內,與髓底穿通長的息肉鑒別,否則后果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