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風也叫癲癇,羊角風為常見病的一種。羊角風在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短暫意識喪失、肢體痙攣及抽搐為特點。羊角風病因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羊角風原因不明,腦部無明顯病理或代謝改變,體內外環境在生理范圍內的各種改變可誘發其發病。原發性羊角風多在5歲左右或青春期發病。繼發性羊角風是由腦內外各種疾病所引起。例如腦炎、腦膜炎、腦寄生蟲病、腦瘤、腦外傷、腦缺氧、鉛、汞等引起腦中毒等,均可導致本病的發生。羊角風有一定遺傳性。原發性羊角風病人親屬中的羊角風患病率人群中羊角風發病率的4~7.2倍,繼發性羊角風是2~3.6倍。
首先是準確的病史和體征。
其次是腦電圖。原則上講發作期腦電圖是最有價值的一項輔助檢查。不論任何一種癲癇,在發作時均伴有腦部的癇性放電,但目前臨床上所使用的常規頭皮腦電圖不一定都能記錄到,而在發作間歇期既使再結合誘發試 驗、24小時連續描記等,其總的陽性率也只在80%~ 90%左右,所以,臨床上診斷時一定要結合病史,體檢和其他方面的內容進行綜合分析,不能因為腦電圖呈陰性就否認是癲癇,當然沒有臨床表現而腦電圖呈陽性者,也是不能確診的。只要臨床表現是典型的,一般都可予以診斷,同時注意加強對腦電圖的檢查。
第三個診斷依據是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