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下頜關節和關節周圍及頜間部位,由于纖維疤痕或骨性粘連,致使下頜骨運動障礙或下頜骨不能運動,叫顳下頜關節強直。
病因病理
顳頜關節強直最常見的原因是外傷,關節結構、肌肉及臨近組織的創傷可引起出血和炎癥,繼爾發生的纖維和骨形成可造成永久性的運動受限。在出生時,創傷可以由產鉗直接作用于關節區或產鉗作用于下頜骨其他部分或臀產引起。隨后發生的創傷同樣可造成關節強直,經常是由于頦部遭受打擊,間接形成關節創傷。關節外強直可由于下列因素引起:喙突創傷,顴骨凹陷性肌折,燒傷瘢痕,口腔癌燒灼治療等。
感染造成的炎癥是另外一種重要原因,顳頜關節原發性的感染很少見,感染多由臨床區域擴散而來,如牙源性感染擴散引起,在這種情況下,關節外組織更容易受累。過去中耳炎常造成顳頜關節的慢性感染,然而自從抗生素應用以后,這種并發癥已很少見了。可引起骨髓炎的微生物,經血流到達顳頜關節時可形成新的病灶,造成關節強直和生長停滯。
關節強直也可由于接受放射治療百造成,類風濕性關節炎也可造成關節強直。
臨床表現
臨床上將其分為三類:
①真性關節強直:病變累及關節本體,使髁狀突與關節凹之間形成纖維性或骨性粘連,使關節失去活動功能。
②假性關節強直:口頰部或上下頜間組織,由于疤痕粘連將頜骨攣縮在一起,致開口困難,但關節本體結構正常。
③混合性關節強直:同時存在關節內的關節外病變的關節強直。
顳下頜關節強直的共同特點是關節固定,開口困難,進行性加重甚者完全不能張開,牙關緊閉。其嚴重程度與病變類型、病程有關。患者由于下頜骨運動功能完全喪失,進食困難,僅能藉磨牙后間隙及牙間隙擠吸碎軟食物,影響咀嚼功能、口腔清潔及機體發育,使下頜部發育畸形,咬合錯亂,髁狀突活動度消失等。
診斷和鑒別
(一)臨床特點 如果沒有髁突生長停滯或組織丟失,關節強直不會伴有面部非對稱畸形。這時有診斷意義的特點包括:在單側不完全強直時,張口時頦部中線偏向患側,這是因為對側髁突下降或前行滑動,而患側髁突相對不動造成的;用雙手指放入外耳道或耳屏前,令病人張閉口,可檢查到患側髁突的動度明顯減低或喪失。X線通常有陽性發現,如關節結構不清,髁突及關節間隙位置被較大的不規則X線不透光區所占據。
如果關節強直伴有生長停滯或組織缺失,則臨床畸形明顯。單側病變時,在閉口位頦部中線偏向患側;如病人能輕度張口,下頜偏向患側的現象更為明顯;患側因升支短小而嚼肌顯得比對側豐滿,角前切跡比對側加深。雙側時顯示頦部后縮明顯,面下1/3短小,可檢查到患側髁突的動度明顯減低或喪失。X顯示的下頜骨畸形也很明顯。髁突頸粗大,喙突增大增長,升支短小,增長的下頜角與加深的角前切跡形成明顯對比。
憑明顯而典型的臨床征象可作出初步診斷,但術前必須以X線確診,以制定合理的治療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