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中說:“肛門圍繞,折紋破裂,便結者,火燥也。”扼要闡述了因熱結腸燥,或因陰虛津虧而致大便秘結,排便用力,使肛門皮膚裂傷,隨后又繼發感染,逐漸形成慢性、梭形潰瘍。但也有因肛管狹窄、肛門濕疹、痔瘡損傷等感染而發病。
1.解剖學因素
肛門外括約肌淺部,從尾骨起,向前至肛門后方。肛門前、后方不如兩側牢固,容易受損傷。因此,肛門后部受糞便壓迫較重,又因肛管后部血液循環不足,彈性較差,肛門腺分布又較多,這些都是發生肛裂的因素。
2.外傷學說
干硬的糞便或異物容易引起肛管皮膚的損傷,這是引起肛裂的主要因素。
3.感染學說
主要是肛門后部的肛隱窩感染,炎癥向肛管皮下部蔓延,致使皮下膿腫破潰而成肛裂。
4.內括約肌痙攣學說
由于肛管部位損傷或炎癥刺激,使肛門括約肌處于痙攣狀態,致使肛管張力增強,易損傷成肛裂。
5.肛門狹小學說
肛管皮膚在發育中遲緩,生成肛管狹小,易損傷成肛裂。
中醫認為肛裂發生原因
1.感受風火燥熱邪氣
燥火結于胃腸,灼傷津液,糞便堅硬干結,難以排出,強努而損傷肛門,造成裂口,裂口因便秘而反復加深,久不愈合,導致肛裂。
2.濕熱蘊結于肛門
外感濕熱邪氣,內積醇酒肥甘,以致濕熱蘊結胃腸,下注肛門生癰,癰潰不愈而成肛裂。
3.血虛腸燥
老人、產后及貧血病人,血虛腸燥而為便秘,最易發生肛裂。
女性夏季出現肛裂原因
1.婦女相對較男性挑食,夏季炎熱,飲食又不多,大便沒有規律,多數有便秘病史。
2.有些未婚婦女也較容易患肛裂,特別在月經期更易加重,可能是月經期沒有很好休息和注意經期衛生,在夏天,細菌繁殖快速,經期衛生不好會引起肛門局部炎癥,導致肛裂。
3.中青年婦女遇上生育關,妊娠后活動相應減少,腸蠕動減弱,極易產生便秘,干硬的糞塊易擦傷肛管皮膚引起局部感染。
4.在分娩時常常因用力過度,容易撕裂肛管會陰部位,引起疼痛和出血,產生肛裂。
女性產后易肛裂的原因
1.分娩之后長期臥床休息,很少活動、腸蠕動減慢,同時懷孕時腹壁擴張,產后腹壁松弛無力、腹壓降低,這都會使腸內容物易停滯在腸腔里,難以排出。
2.產后飲食欠得當,過多地進食精細食物,不吃或很少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有些人還飲水少。
肛裂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長期便秘、糞便干結引起的排便時機械性創傷是大多數肛裂形成的直接原因。肛門外括約肌淺部在肛管后方形成的肛尾韌帶伸縮性差、堅硬,此區域血供亦差;肛管與直腸成角相延續,排便時,肛管后壁承受壓力最大,故后正中線處易受損傷。肛管內原有病變,如肛竇炎、肛乳頭炎、直腸炎、結核等均可引發肛管潰瘍,形成肛裂。近來研究認為肛門內括約肌壓力在靜息期增高與肛裂發生關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