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腫瘤是死亡率僅次于胃腫瘤、食道腫瘤的第三大常見惡性腫瘤,初期癥狀并不明顯,晚期主要表現為肝痛、乏力、消瘦、腹水等癥狀。臨床上一般采取西醫的手術、放化療與中藥結合療法,但晚期患者因腫瘤細胞擴散而治愈率較低,因此要做到肝腫瘤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吸煙,世界衛生組織預言,如果人們都不再吸煙,5年之后,世界上的腫瘤癥將減少1/3;其次,不酗酒。煙和酒是極酸的酸性物質,長期吸煙喝酒的人,極易導致酸性體質。
2、不要過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過熱、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物;年老體弱或有某種疾病遺傳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腫瘤食品和含堿量高的堿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3、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可見壓力是重要的腫瘤癥誘因,中醫認為壓力導致過勞體虛從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體內代謝紊亂,導致體內酸性物質的沉積;壓力也可導致精神緊張引起氣滯血淤、毒火內陷等。
4、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多在陽光下運動,多出汗可將體內酸性物質隨汗液排出體外,避免形成酸性體質。
5、生活要規律,生活習慣不規律的人,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夜不歸宿等生活無規律,都會加重體質酸化,容易患腫瘤癥。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保持弱堿性體質,使各種腫瘤癥疾病遠離自己。
6、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農作物,家禽魚蛋,發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綠色有機食品,要防止病從口入。
7、小兒肝細胞癌常并發于肝硬化或原有的肝實質病變。如繼發于膽道閉鎖及巨細胞肝炎的肝硬化發生肝惡性瘤的病例增多,應積極防治。
8、對于≥35歲的男性、具有乙肝病毒(HBV)和(或)丙肝病毒(HCV)感染、嗜酒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個月進行一次檢查。
9、對AFP>400 μg/L而超聲檢查未發現肝臟占位者,在排除妊娠、活動性肝病以及生殖腺胚胎源性腫瘤后應進行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檢查。如AFP出現升高但并未達到診斷水平,除了應該排除上述可能引起AFP增高的情況外,還應密切追蹤AFP的動態變化,將超聲檢查間隔縮短至1~2個月,需要時進行CT和(或)MRI檢查。
10、若高度懷疑肝癌,則建議進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肝動脈碘油造影檢查。應高度警惕厭食、乏力、精神差、長時間低熱、水腫、肝區疼痛等癥狀,做到早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