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引起子宮腺肌癥的病因和發病機理尚缺乏清楚的了解。一般認為,多次妊娠和分娩時子宮壁創傷和慢性子宮內膜炎可能是導致此病的主要原因。也有學者認為可能與高雌激素刺激有關。凡有月經增多、痛經進行性加劇的婦女,都要想到本病的可能。
【疾病危害】
1、導致子宮出血
腺肌癥患者月經期或月經前后子宮增大,子宮體積增大內膜面積增多,內膜面積增多可增加出血機會。
2、導致不孕
近幾年隨著宮腔操作技術的廣泛,有些年輕婦女也有發病在16—30歲的婦女中,而且生育年齡的婦女也可導致不孕的發生。
3、痛經
月經異常、不孕、性交痛、盆腔痛、低熱、白帶增多和經期疼痛等不適癥狀,痛經所產生的原因可能為異位內膜隨卵巢改變出血而產生病灶外局部壓力增高,周圍平滑肌組織受到刺激而發生痙攣收縮而產生疼痛。
【預防措施】
1、月經期間應避免不必要的婦科檢查,必須檢查時切忌過度用力擠壓子宮,以防將子宮內膜擠入輸卵管,引起腹腔子宮內膜種植。
2、月經期間避免做宮腔內手術,如輸卵管通暢試驗,一定要在月經干凈后3~7天進行,如果經血未凈時手術,可將子宮內膜碎屑經輸卵管進入腹腔,造成異位種植。
3、盡量避免在接近月經期進行婦科手術,必須進行時應動作輕柔,避免用力擠壓。
4、堅持避孕,不做或少做人工流產術,由于采用負壓吸宮,如果在手術操作時使用的壓力及使用方法不適當時,也可造成血液倒流入腹腔,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種植。
5、子宮極度后屈或宮頸、陰道狹窄,先天性無陰道(有子宮)等生殖道畸形,宮頸粘連都可造成經血排出不暢或者不能排出,經血逆流而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癥,故應積極治療上述疾病,以防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
6、避免醫源性種植 在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尤其是手術時穿透子宮腔者,或剖宮產、剖宮取胎手術者,都應保護好手術切口,以免將子宮內膜碎屑種植于切口造成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或帶入盆腔種植造成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
7、注意經期衛生,月經期禁止性生活。
針對已經患有子宮腺肌癥的患者來說,子宮腺肌癥的病變多為彌漫性,界限不清,徹底切除病灶幾乎是不可能,單純的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后疼痛緩解率低,復發率高。但是,利用腹腔鏡手術,在切除腺肌瘤的同時阻斷子宮的供血動脈,可提高該手術的療效,減少子宮腺肌癥的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