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痙攣性斜頸這種疾病發病率并不高,但是依然有不少患者對痙攣性斜頸的診斷方法并不了解。其實這是可以通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進行判斷的。那么痙攣性斜頸的診斷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先天因素
先天性胸鎖乳突肌攣縮:常在右側,產前已形成。先天性眼性斜頸:多為兒童,頭強直地倒向一側肩部,無旋轉現象,有面部不對稱。
先天性骨性斜頸:骨骼發育畸形,如寰椎與枕骨融合,寰椎與樞椎融合或頸椎楔形畸形,臨床上多無癥狀,可有陣痛和頸僵直,常有外傷誘發。
先天性斜頸:胸鎖乳突肌血腫后纖維化,頸椎的先天缺如或融合而引起。
2、藥物因素
西沙必利、甲氧氯普胺、氟桂利嗪、抗精神病藥、藥酒、硫必利均有引起痙攣性斜頸的報道。表現及診斷同扭轉痙攣。
3、肝豆狀核變性
一些患者可在病情早期或病情中出現頸部肌張力障礙,及痙攣性斜頸。
4、不自主運動
呈多變性,不如器質性斜頸那么刻板不變,于精神刺激后突然起病,且經暗示后癥狀可緩解。須排除器質性方可診斷。
5、斜頸
神經性斜頸:如高頸椎病變,腫瘤、椎間盤脫出、枕大神經痛、炎癥等,是由于頸部神經、肌肉受到刺激而引起。
待神經痛消失后這種強直性斜頸也隨之消失。迷路性斜頸:由一側半規管受到慢性刺激而引起,強直性斜頸的原因是為了減輕眩暈,如不保持此姿勢則眩暈。
6、顱后窩病變
如小腦半球、蚓部或第四腦室腫瘤的早期也可看到頭偏向一側的固定性強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