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腦血管疾病患者因疾病病變部位、范圍、性質等的不同,臨床上會有不同的表現。其癥狀表現為:
一、缺血性卒中:
腦血栓形成多在安靜狀態或睡眠中發病,病前可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歷史,發病當時多意識清楚。頸內動脈系統血栓形成的首發癥狀常為偏癱(半身不遂),偏身感覺減退,上肢癥狀往往重于下肢。若病變在主側半球(含言語中樞的半球),則常有失語(不能理解別人的言語,或不能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思想等)。若病變范圍較大,也可出現昏迷及完全偏癱。檢查時可見病灶對側中樞性面、舌癱及上下肢癱。椎-基底動脈系統血栓形成的首發癥狀常為眩暈、惡心、嘔吐,不敢睜眼和變換體位,嚴重者四肢癱瘓甚至昏迷。檢查時常可見眼球震顫、構音不清,飲水嗆咳,吞咽困難等。四肢亦可出現程度不等的中樞性癱瘓。
若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則上述癥狀和體征在24小時內消失。TIA可反復發作,部分病人最終導致完全性卒中。
二、出血性卒中:
1、 因血液驟然破入腦實質或顱腔,顱內壓力驟然升高,因而出現一系列急性顱內壓增高的癥狀,如頭痛、惡心、嘔吐、意識障礙等。
2、腦內出血中最常見者為高血壓性腦出血,好發部位在基底神經節和丘腦,常波及內囊區域,形成腦內血腫。腦出血的癥狀和體征因血腫的部位及大小而異。絕大多數腦出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輕則嗜睡,重則昏迷。雙眼球常向病灶側偏斜(向病灶對側凝視麻痹)。若主側半球受累,可伴有失語。病灶對側可見中樞性面、舌癱及上下肢癱,對側半身感覺減退。若病人合作,尚可發現病灶對側同向性偏盲(如為左側內囊血腫則雙眼右側視野缺損),以上稱為內囊出血的“三偏”征。若血腫位于內囊外側,則血液常破入蛛網膜下腔,意識障礙常較輕,偏癱常不完全,偏盲常不存在。若血腫位于內囊內側,常侵及丘腦,血液易破入側腦室。病情常驟然惡化,血壓急劇上升,體溫驟然升高達39℃以上,呼吸節律失調,意識障礙加深。雙瞳孔縮小,雙眼球正中位,四肢伸直,呈強直性陣攣,或去大腦強直,預后兇險。
4、動脈瘤或血管畸形造成的原發蛛網膜下腔出血則表現劇烈頭痛、惡心、嘔吐,部分病人出現精神癥狀。局灶體征不顯,但腦膜刺激征突出,如頸項強直,克爾尼格氏征陽性等。蛛網膜下腔出血時常可出現心電圖異常,如Q-T延長、ST段下降等。部分蛛網膜下腔出血后,因5-羥色胺、前列腺素等神經遞質大量釋放,可引起血管痙攣,繼發腦梗塞而出現局灶體征,如失語、偏癱等。部分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脊液的吸收受影響,繼發交通性腦積水而出現進行性智能障礙甚至癡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