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癌變的理論歷來有兩種學說。一是成瘤學說,即認為各種致癌因素首先在腸內形成腺癌性息肉,在此基礎上再癌變,已被公認。
二是新生癌學說,即認為不經腺瘤過程,而在致癌因素作用下由正常粘膜直接癌變。普遍認為,隨著腺瘤息肉體積的長大,其癌變率也隨之增加,總癌變率為10~20%。
廣基息肉比有蒂息肉易于癌變;生長在高位息肉要比在直腸內的息肉易惡變。從病理組織學分析,管狀腺瘤癌變率較低 ,占5%,混合型腺瘤癌變率為20% ,而絨毛狀腺瘤癌變率可達50%以上。
無蒂息肉癌變潛力明顯大于有蒂息肉,故息肉一經發現,即是小腺瘤,也應及時切除。目前由于微小腺瘤的發現 ,小腺瘤的癌變率亦高達7.3%,這是在成瘤學說影響下提出來的。
哪些息肉容易癌變
(1) 病理變化
?、僖话阏J為,息肉是癌變的前期,從病理角度來看,腺瘤有惡變傾向。
②息肉病可累及全大腸,惡變度很高,約占60%。
(2) 息肉大小
腺癌息肉越大, 惡性率越高。
(3) 息肉的位置
高位息肉較低位元元的易癌變,據統計管狀腺瘤中 ,在直腸的癌變率為7.3%,而在乙狀結腸的癌變率為24.8%。
(4) 息肉形狀
廣基息肉比有蒂息肉易于癌變,有蒂癌變率為4.5%,而廣基癌變率為10.2%,無蒂息肉癌變率潛力明顯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