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的發病一般以成年人為主,很多人在經歷一些變故時會產生一些巨大的情緒波動。但是根據近些年就診的患者來看,成年人雖然仍然是抑郁癥患者的主力軍,但是抑郁癥的發病也在逐年呈現低齡化的趨勢。一位資深的精神心理科主治醫師說,今年到目前為止,到院就診的兒童抑郁癥患者已經占到了抑郁癥患者總人數的20%以上。
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在所有患病人群中比例高達15%,大約有1600萬人,這些正在忍受著精神疾病的折磨,其中沖動危險人數120萬之多。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人在經歷患病的危險地帶,正在走向精神心理疾病。這其中,抑郁癥患者占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人數的10%,比例看起來雖然不大,人數卻是眾多的,有160之多。根據2000年國家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來看,彼時青少年占抑郁癥發病人數的1%左右,而2010年最近發布的數據顯示,這個比例已經上升到了13%,并且根據各大醫院的相關科室醫生描述,這個比例還在逐年上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情況著實令人擔憂。
成年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原因,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都很大,脆弱的人可能經不住這個壓力,加上疏導不及時,本身心理素質較差,比較脆弱,易患精神類疾病的現象符合常情。但是,18歲以下的孩子人生觀和世界觀都尚未成熟,對于是非曲直的判斷也都停留在感性認識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應該是活潑天真可愛的。生一些身體上的感冒、咳嗽的“小病”屬于正常,抑郁癥這種嚴重影響人心里健康的疾病也出現在青少年身上實在令人意外也令人堪憂。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應該受到很好的呵護,不能讓抑郁癥的魔爪也伸向天真無邪的孩子。
上海市某兒童醫院疾病預防中心對于兒童抑郁癥的研究有這樣一組數據可供我們參考,僅精神心理科,兒童抑郁癥患者年就診量:1998年,168人,占院就診總人數的0.5%;2003年,935人,占院就診總人數的2.3%;2008年,5378人,占院就診總人數的4.7%;2013年,20398人,占院就診總人數的14%。逐年上升的人數和比例引起了院里領導的重視,成立專門的兒童心理疏導小組,預防兒童抑郁癥的形成。所幸,這些孩子中,大約有1/5的人是重度抑郁癥(重度抑郁癥【譯】:重型抑郁癥患者會出現悲觀厭世、絕望、幻覺妄想、食欲不振、功能減退、并伴有嚴重的自殺企圖,甚至自殺行為)患者,大部分的孩子都處在輕度抑郁之中,家長發現的及時,也為孩子病情的好轉提供良好的契機。
抑郁癥發病的低齡化,能反應出社會的很多問題。家長們對于孩子的要求逐漸提高,動不動就要上幾門興趣愛好課,在校的文化課程也不能拉下。孩子的心里逐漸承受越積越多的壓力,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排解,久而久之就產生了疾病。其實,身體的健康是孩子優秀的前提,如果顧此失彼,反而得不償失,害了孩子。
【本文由魏愛茹大夫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