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2009年夏天和老孟、老張在高湖水庫釣魚,本來定好是去釣鯉魚的,誰知那天氣壓較低,天氣較悶熱,導致底層魚不太開口。筆者就根據當時的魚情,及時更換釣組,使用2.7米手竿,1號主線、0.6號碳素子線,伊豆2號無倒刺鉤,拉餌釣1米水深主攻大白條。此時,老孟他們還在深水處死守,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到收竿,他二人總共釣獲6條不足0.5千克的小鯉魚,2條鯽魚和1條小鯰魚。而我使用細小釣組經過一天的“戰斗”,竟然釣獲兩臉盆大白條,重2 4千克。所以說,在野釣中的釣組配置不是一成不變的,主攻目標魚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釣魚人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有經驗的釣魚人都明白,天氣變化是影響魚類覓食的重要因素,所以說,了篇天氣變化是定好主攻目標魚的有效的手段之一。
如果沒有主釣目標魚,又想大小兼收,那你的釣組就一定不能使用細小的。根據經驗,可選擇使用3號主線、2—2.5號子線,伊勢尼5號鉤,配一支軟點的竿和失手繩,不出意外的話,中鉤的大魚多數會被擒獲。如果你釣魚的地方只有小魚,就如筆者前面所提到的,在柳行岔水山塘釣魚,里面除了小鯽魚(我小侄子那天卻釣上一條0.4千克的大鯽魚,但里面的大鯽魚畢竟是太少了)根本就沒有其它魚,這樣的魚情,如果你仍去選擇使用大釣組,那就是極大的失策,就是死招。
外出野釣,掌握魚情是關鍵,有主攻目標魚也是關鍵,根據魚情和主攻目標魚來選擇使用釣組,是關鍵中的關鍵,這才是硬的道理。
如2008年8月1 9日,根據天氣預報情況,這天的天氣情況很適合釣鰱鳙魚,筆者決定到南溝水庫去釣鰱鳙魚。使用一支3.6米超硬調手竿,4.1號主線,3.5號碳素子線,1 0號伊勢尼鉤,釣底,水深1.5米。從上午1 0點釣到下午4點鐘,6個小時的時間,釣獲3~5千克的鰱鳙魚41條,如果不是對魚情非常了解,如果不是掌握好天氣變化,如果不是專為釣鰱鳙魚配置的特大釣組,能有這么好的收獲?那是不可能的。
在野釣釣組的配置上,要放得開。尤其是競技釣手,外出野釣時要放下心理包袱,拋棄細小釣組帶來的壓力,敢于面對現實,不要被細小釣組所左右。應根據天氣變化,風向、風力、水情、魚情、氣壓高低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定好主攻目標魚,根據所釣目標魚來選擇匹配正確的釣組。如果沒有目標,也應在垂釣中根據釣上多數魚的個體大小,及時更換釣組才是正確的選擇。如果想大小魚兼收,要選擇3.5號主線,2.5號子線,5號鉤(以伊勢尼鉤型為例),竿子不能太硬,以三七或四六調為佳選擇。失手繩也是必需的,要使用細、長,并且彈性好的失手繩,或者連接一支小海竿,利用較軟調竿和失手繩或小海竿來彌補細線的不足。再就是拋竿時不要打滿竿,要留足風線,為中大魚時能在第一時間弓起竿子做準備,這點在野釣中是很必要的。在野釣中,要想大小魚兼收,以上幾點是不能忽視的,否則,你就得憑運氣了。
筆者外出野釣,準備的釣組是非常全面的,從小到大都有,小到0.4號主線、0.2號子線,0.5號袖鉤;大到5號主線、4號子線,10號伊勢尼鉤;還有超強系列,3.5號大力馬主線,2.5號大力馬子線,伊豆1 6號鉤,專攻鰱鳙魚使用的。在一般情況下,大多使用2.5號主線、1.5號子線,伊豆4~6號鉤,或伊勢尼4~5號鉤。細小釣組都是為寒冬、早春,或特別魚情的時候準備的。在野釣中,除部分傳統老釣手是一貫使用大釣組外,3—3.5號主線,2—2.5號子線,伊勢尼5號鉤,是大眾化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