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覺得,拔火罐后,皮膚上留下的顏色越深,說明身體中風重、濕重、淤重。其實,這種說法并不準確。顏色深淺與拔罐停留的時間長短、負壓的力度深淺有關系。拔罐后皮膚之所以發紫,主要是毛細血管破裂造成的,剛開始可能是發紅,出血時間長就會發紫。因此,從拔罐后留下的顏色來判斷是寒氣重還是濕氣多,是內熱還是虛熱,這沒有多大根據。拔火罐后一定不能馬上洗澡,否則很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但可以洗完澡后拔火罐。
拔罐的基礎注意事項
很多人習慣用中醫的拔罐來治療疾病或者去除疼痛、緩解疲勞等。拔罐也確實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但自行拔罐時的注意事項卻很少有人留意,下面就向大家詳細介紹。
預防暈罐
和暈針一樣,暈罐也是一種血管抑制暈厥。其發生率雖無針刺高,但也絕非罕見。臨床表現和暈針類似,如頭暈、胸悶、惡心欲嘔,肢體發軟,冷汗淋漓,甚者可出現瞬間意識喪失等。因此,應引起充分重視。
選取適當體位
拔罐療法的體位選擇原則是:局部平坦、松馳,且能保持固定一定時間。因為局部肌肉緊張,不利于吸拔,而變動體位,可造成罐具脫落。在不影響取穴的前提,一般多選臥位,一是此體位易于固定的操作,二是罐具脫落不易摔碎。
避免燙傷
應注意熟練掌握各種吸拔之法,動作要正確、迅速。每種吸拔法之注意點,已有詳細說明,這里不再贅述。需要提一下的是,在機體凹凸不平處,特別是關節部位拔罐時,往往不易操作,即使拔住,也容易發生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