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兒童心理評估、兒童發育問題、兒童適應問題、兒童多動癥、品行問題、抽動癥、情緒問題、學業問題、兒童養育問題咨詢治療。
向 Ta 提問
林穗芳,女,主任醫師,從事兒童保健工作近20年,從事兒童心理保健十多年。
擅長兒童心理評估、兒童發育問題、兒童適應問題、兒童多動癥、品行問題、抽動癥、情緒問題、學業問題、兒童養育問題咨詢治療。
展開-
小女孩大便出血是什么原因
小女孩便后出血的常見原因主要有以下這些。 一、肛裂:這是兒童便血的常見原因之一。主要是因為兒童排便習慣不佳或者飲食不當等,導致大便干燥,進而引起肛管破裂出血。在治療方面,首先要調整飲食,多進食蔬菜和水果,多喝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這樣有助于順利排便,保持大便通暢,同時要讓兒童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必要時可以使用開塞露輔助排便,局部也可配合使用一些藥膏,如復方角菜酸酯乳膏等。 二、腸息肉:兒童也有可能出現腸息肉的情況,從而引發便血。這需要通過檢查腸鏡來明確原因。在治療上,可以在腸鏡下進行息肉套扎處理。 無論是什么原因導致的便血,對于兒童來說都不能掉以輕心。首先應前往醫院就診檢查,明確診斷后再進行下一步的治療。 總之,當小女孩出現便后出血情況時,要重視并及時就醫,明確原因后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2025-04-29 12:07:13 -
小兒多動癥的自我療法有什么
多動癥是兒童常見疾病之一。對于患多動癥的兒童,除了積極帶其到醫院就診,給予心理和藥物治療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還可通過一些自我療法促進疾病恢復,比如合理飲食,給兒童補充鋅、硒等營養元素,像魚、瘦肉、奶制品等食物富含鋅,可促進體內物質代謝所需酶的活性,助力兒童智力發育逐漸恢復正常,從而輔助緩解多動癥;培養專注力,因多動癥兒童常有動作過多、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所以可從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如看畫冊、畫畫、聽故事等入手培養專注力,隨著兒童年齡增長,其注意力集中性可逐漸提高;及時溝通,多動癥兒童可能因急躁、易怒癥狀而難以與家長正常溝通,要正確引導、疏導其負面情緒,了解兒童內心想法,在與兒童交流時要保持溫柔和耐心。 總之,通過合理飲食、培養專注力、及時溝通等自我療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多動癥兒童更好地恢復。
2025-04-29 12:06:27 -
小孩發燒38度怎么退燒
小孩發燒38攝氏度時可進行物理降溫,不必急于用藥。以下是具體要點: 一、物理降溫方式: 1.可先采用沐浴降溫。 (1)洗澡時要注意室內溫度適宜,關好門窗,確保室溫水溫正常,通常15至20分鐘后體溫能降低1至2℃。 (2)洗澡后要避免寶寶頭發和身體被弄濕,以免感冒加重。 2.注意不可用酒精擦拭身體。 (1)酒精會迅速吸走人體內熱量,可能加重感冒。 (2)酒精會被皮膚吸收進入血液,對人體有害。 二、體溫情況及應對: 1.小孩體溫在38攝氏度以上、39攝氏度以下,可考慮口服退熱藥。 2.選擇退熱劑要結合孩子身體狀況,不要一開始就服用,因為發燒是常見免疫反應,不是太高溫度不必過于著急吃藥。 總之,對于小孩發燒要根據具體體溫情況選擇合適的處理方式,物理降溫時要注意方法正確,用藥也要謹慎考慮。
2025-04-29 12:04:44 -
小孩發燒可以用溫水泡腳嗎
發燒即發熱,對于小孩發熱能否熱水泡腳,需依據具體狀況判斷。若情況較輕,一般可熱水泡腳;若情況嚴重,則通常不可。 一、情況較輕可熱水泡腳 1.促進血液循環:當情況比較輕微時,熱水泡腳能通過擴張血管和增加血液流動,從而促進血液循環,有助于將熱量分散到全身,對降低體溫有一定幫助。 2.緩解疼痛不適:發熱時小孩可能會有身體不適和疼痛,而熱水泡腳可通過提供舒適的熱感和輕微的按摩效果來緩解這種疼痛感。 二、情況嚴重不可熱水泡腳 如果情況較為嚴重,此時熱水泡腳會致使血液循環加速,進而使體溫升高,可能會加重發熱癥狀。若小孩的發熱癥狀嚴重或持續時間較長,建議及時就醫并咨詢醫生,以獲取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建議。 總之,對于小孩發熱后是否可以熱水泡腳,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嚴重時要及時就醫尋求專業指導。
2025-04-29 12:04:02 -
小孩小孩發燒怎么退燒最快
小孩退燒的最快方法包括冷敷、溫水浴和使用藥物等,且不同方法有不同的注意事項。 一、小孩退燒的方法: 1.冷敷:用濕毛巾敷在額頭、手腕和小腿上,當毛巾溫度達到體溫時及時更換,如此反復直到退燒。也可將冰塊用毛巾包裹后敷在兒童額頭上以實現降溫。 2.溫水浴:這是一種較為快速的退燒方式,水分蒸發能帶走部分皮膚熱量,從而起到快速降溫的效果。 3.藥物:當兒童體溫高于38.5℃時,就需要服用退熱藥來降溫,比如復方對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懸液等。 二、兒童退燒的注意事項: 因為兒童汗腺發育不完善,不容易出汗。所以不要給孩子穿過多衣服,否則不但不能降溫,還可能導致孩子體溫急劇上升,甚至引發高熱驚厥。 總之,對于小孩退燒,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并注意相關事項,以保障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2025-04-29 1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