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冠心病介入治療、高血壓、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診治。
向 Ta 提問
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現任中國高血壓聯盟理事,陜西省醫學會心血管內科分會委員,陜西省醫學會冠心病與介入學組委員,陜西省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從事心血管病臨床、教學與研究工作10余年,對于心血管的疑難及危重癥患者的診治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2016年至2017年赴美國進行博士后工作。現主要從事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診治、介入治療及精準醫學研究等工作。主持及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專利1項,發表論文20余篇。
展開-
妊娠高血壓如何降壓
妊娠高血壓的降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一般措施:患者要注重適當休息,在保證充足的蛋白質和熱量攝取的前提下,合理控制飲食,尤其要適當把控食鹽攝入量。同時還需適度進行運動,控制體重增長速度,多進食新鮮的瓜果和蔬菜,并保持良好的心情。 二、藥物治療:臨床常用口服降壓藥物來降壓,若口服藥物對血壓控制不理想,則可采取靜脈用藥。常用的口服降壓藥物包含拉貝洛爾、硝苯地平、甲基多巴等。然而,為避免血液濃縮、有效循環血量減少以及高凝傾向,一般不會使用利尿劑降壓。同時也不推薦使用阿替洛爾和哌唑嗪,且禁止使用ACEI和ARB類藥物。 總之,對于妊娠高血壓患者,要綜合運用一般措施和藥物治療來控制血壓,保障母嬰健康。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降壓方法和藥物,同時避免使用不適當的藥物。
2025-04-01 22:59:54 -
心臟病引起的浮腫咋辦
心臟病引起浮腫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藥物治療、治療原發病及其他治療緩解,需注意監測病情并保持良好心態。 1.調整生活方式 限制鈉鹽攝入,避免過量飲水,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 2.藥物治療 遵醫囑使用利尿劑,如氫氯噻嗪、螺內酯等,以減輕浮腫。同時,還可能需要使用強心藥、擴血管藥等改善心臟功能。 3.治療原發病 積極治療心臟病,如控制高血壓、改善心肌缺血、治療心律失常等。 4.其他治療 根據具體情況,可能還需要進行吸氧、透析等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僅供參考,具體治療方案應根據個人病情制定。在治療過程中,應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同時,患者應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如果浮腫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
2025-04-01 22:59:28 -
冠心病心率是多少
心率對冠心病患者很重要。 一、冠心病患者的心率標準 靜息狀態下一般在55-65次/分。因為較低的心率能保證氧耗更低,可進一步降低發生心絞痛等不適的可能性,所以對冠心病患者心率要求較高。 二、心率對冠心病患者的影響 心率過快可能會伴隨心肌耗氧量增加,易誘發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的心率通常與正常人相似,在休息時若能保持在55-65次/分左右,是良好狀態。 三、治療措施 當冠心病患者心率出現明顯異常時,需使用β受體阻滯劑進行治療緩解。 四、日常注意事項 冠心病患者要注意適當休息,不可進行劇烈活動;飲食要清淡,不吃刺激性食物,忌煙酒;要保持充足睡眠;還需遵從醫囑,對癥下藥。 總之,冠心病患者要重視心率管理,同時在日常生活各方面做好相應調整,以利于病情的控制和恢復。
2025-04-01 22:59:03 -
我懷孕了高血壓什么不可以吃
高血壓孕婦不能吃的有: 一、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類降壓藥,像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貝那普利等。因為孕婦服用這類降壓藥,很可能引發各種胎兒以及新生兒的疾病和畸形,甚至導致早產以及死亡等嚴重后果。 二、鈉鹽含量高的食物,例如咸魚、臘肉、火腿、咸鴨蛋等。如果孕婦過多食用這類高鈉鹽食物,就有可能使得血壓進一步升高,從而誘發妊娠期子癇等問題。 三、高脂肪類食物,比如奶油蛋糕、動物內臟、豬板油等。過多進食高脂肪類食物會致使血液粘稠度增加,進而加大血流阻力,引起血壓上升。在妊娠期間,孕婦應保持低脂、低鹽清淡的飲食,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以維持營養的均衡。 總之,對于高血壓孕婦來說,要注意避免食用上述不適合的食物和藥物,通過科學合理的飲食安排來保障自身和胎兒的健康。
2025-04-01 22:58:40 -
冠心病怎樣才檢查得出來
冠心病的確診需依賴癥狀及客觀檢查提示的缺血證據。冠心病屬于一種慢性疾病,是供應心臟的動脈血管發生嚴重狹窄,致使心肌供血不足。其缺血癥狀一般表現為與體力活動相關的胸悶或胸痛。客觀檢查包含功能學檢查與影像學檢查: 一、功能學檢查 1.心電圖(包括運動心電圖與24小時動態心電圖); 2.負荷的核素心肌顯像或負荷心臟超聲檢查; 3.有創性的通過導絲測量的血流儲備分數等。若存在心肌缺血改變,可診斷為冠心病。 二、影像學檢查 1.冠狀動脈CT; 2.冠狀動脈造影; 3.介入手術中做的血管腔內影像學檢查(血管內超聲、光學相干斷層顯像或血管鏡)。若發現直徑狹窄程度超過50%以上,則可診斷冠心病。 總之,冠心病的確診要綜合考慮癥狀表現和相關的功能學及影像學檢查結果。
2025-04-01 22: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