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對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和急危重癥:不明原因發熱及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肺心病、肺動脈高壓、肺栓塞、胸腔積液、支氣管擴張、間質性肺疾病、肺癌、肺泡蛋白沉積癥、肺部真菌感染、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鼾癥)、重癥肺炎、呼吸衰竭、多臟器功能不全等疾病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
向 Ta 提問
許愛國,男,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呼吸暨重癥三科病區主任。
中華醫學會呼吸專業重癥學組成員,河南省呼吸與危重癥學會感染分會主任委員,河南省全民健康促進會呼吸與危重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醫師協會呼吸專業委員會常委、呼吸重癥與感染學組組長,河南省抗癌協會腫瘤靶向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委,河南省醫學會重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呼吸學組組長,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委員、河南省醫學會腸內腸外營養學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體外生命支持專業常委。
目前承擔河南省醫學科技攻關項目三項、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一項,榮獲河南省教育廳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河南省醫學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二等獎、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編寫論著兩部,公開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SCI文章5篇。
河南省遠程名醫,臨床一線工作20余年,對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和急危重癥:不明原因發熱及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肺心病、肺動脈高壓、肺栓塞、胸腔積液、支氣管擴張、間質性肺疾病、肺癌、肺泡蛋白沉積癥、肺部真菌感染、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鼾癥)、重癥肺炎、呼吸衰竭、多臟器功能不全等疾病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熟練應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氣道、肺部疾病檢查及治療(如肺癌氣道狹窄的支架植入、氣管腫物鏡下切除等),并可對各地危重癥病人就地搶救及轉運。
展開-
請問醫生應該如何預防感冒
預防感冒可以采取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呼吸道衛生、加強鍛煉、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飲食等方法。 1.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勤洗手,特別是在咳嗽、打噴嚏后;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2.注意呼吸道衛生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肘捂住口鼻,避免飛沫傳播。 3.加強鍛煉 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4.保持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身體恢復和修復的重要時期,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提高免疫力。 5.均衡飲食 攝入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有利于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2025-04-11 11:54:29 -
孕八個月感冒了怎么辦
孕八個月感冒應采取休息和水分攝入、鹽水漱口、避免傳染、合理用藥、觀察病情等方法處理。 1.休息和水分攝入 確保充足的休息,多喝水,有利于緩解感冒癥狀。 2.鹽水漱口 用鹽水漱口可以減輕喉嚨疼痛。 3.避免傳染 咳嗽或打噴嚏時應捂住口鼻,以避免傳染給他人。經常洗手,保持手部清潔。 4.合理用藥 如果癥狀嚴重影響生活,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安全的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來緩解發熱和疼痛,但請務必告知醫生懷孕情況。 5.觀察病情 注意觀察癥狀的變化,如發熱持續不退、咳嗽加重或出現其他異常,應及時就醫。
2025-04-11 11:54:06 -
哮喘需要注意哪些飲食
哮喘患者飲食需注意避免過敏原、避免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冷飲。 1.避免過敏原 對于已知的過敏原,如海鮮、牛奶、雞蛋、花粉等,應避免食用或接觸。 2.避免刺激性食物 油膩、辛辣、過甜或過咸的食物可能會刺激呼吸道,引發哮喘發作。應盡量避免食用這些食物。 3.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利于增強免疫力。 4.注意飲食衛生 保持飲食衛生,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水。 5.避免冷飲 冷飲可能會刺激呼吸道,導致哮喘發作。應避免食用過冷的食物和飲料。
2025-04-11 11:53:31 -
沒感冒為什么突然咳嗽
沒感冒卻突然咳嗽,可能是過敏、氣道高反應性、胃食管反流病、鼻后滴注綜合征引起的。 1.過敏 空氣中的過敏原,如花粉、塵螨等,可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 2.氣道高反應性 氣道敏感性增加,受到輕微刺激即可引發咳嗽。 3.胃食管反流病 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和喉部,導致咳嗽。 4.鼻后滴注綜合征 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部,刺激咳嗽感受器。 如果咳嗽持續時間較長或伴有其他癥狀,如呼吸困難、喘息、發熱等,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如過敏原檢測、肺功能檢查等,以查明病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5-04-11 11:53:08 -
得喘息性氣管炎三年了可以根冶嗎
得喘息性氣管炎三年了目前無法根治。 喘息性氣管炎的發病機制涉及氣道的慢性炎癥、氣道高反應性、氣道重塑等多個方面,這些病理變化使得氣道對多種刺激物的反應性增高,并導致氣道狹窄和氣流受限,從而引發喘息、咳嗽等癥狀。由于這種病理改變是長時間存在的,且容易受到多種外部因素的影響,所以根治起來相對困難。 此外,喘息性氣管炎的誘發因素多種多樣,包括過敏原(如花粉、塵螨等)、空氣污染、化學物質刺激等。這些因素難以完全避免,所以即使經過治療,病情也可能因再次接觸誘發因素而復發。
2025-04-11 11: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