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耳鼻喉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處理,如過敏性鼻炎、鼻竇炎、分泌性中耳炎、聽力異常等,尤其擅長于耳科及聽力學相關疾病,包括各種聽力障礙的診斷及處理、聽力障礙患者的言語康復指導等。
向 Ta 提問
王小亞,女,耳鼻喉及聽力學碩士,廣東省婦幼保健學會兒童聽力協會副主委,廣東省康復醫學會聽力及言語康復協會委員,臨床聽力學實踐經驗豐富。
擅長聽力障礙的診斷及康復。熟悉耳鼻喉科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處理,如鼻竇炎,過敏性鼻炎,中耳炎等。
展開-
耳洞流膿怎么治
耳洞流膿可能是感染引起的,需采取清潔消毒、避免刺激、使用藥物、就醫治療等措施。 1.清潔消毒:每天用雙氧水、生理鹽水等清潔膿液,然后用酒精或碘酒消毒耳洞及周圍皮膚。 2.避免刺激:不要佩戴耳環等飾品,避免耳洞沾水、出汗,不要用手搔抓或擠壓耳洞。 3.使用藥物: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生素軟膏、口服抗生素等藥物,控制感染。 4.就醫治療:如果耳洞流膿嚴重、疼痛明顯、發熱等癥狀,應及時就醫,醫生可能會進行切開引流等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人群更容易發生感染,應更加注意耳洞的護理。如果耳洞長期不愈或出現其他異常,應及時就醫,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2025-04-29 11:53:15 -
耳洞發炎長膿包怎么辦
耳洞發炎長膿包后,應先清潔消毒,避免刺激,可口服抗生素,若癥狀嚴重或持續不愈需就醫治療。 1.清潔消毒:使用雙氧水或生理鹽水清潔耳洞及周圍皮膚,去除膿液和污垢,然后用碘伏消毒。 2.避免刺激:不要佩戴耳釘、耳環等飾品,避免摩擦和刺激耳洞。 3.口服抗生素:如果膿包較大或癥狀嚴重,需要口服抗生素來控制感染。 4.就醫治療:如果膿包持續不愈或出現發熱、疼痛加劇等癥狀,應及時就醫,醫生可能會進行切開引流等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等特殊人群在處理耳洞發炎長膿包時需要特別謹慎,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5-04-29 11:51:44 -
喉嚨容易沙啞是什么原因
喉嚨很容易嘶啞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慢性咽喉炎、聲帶息肉等,需及時就醫診治。 一、生理性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若頻繁吸煙、飲酒或者過度用嗓,都可能對咽喉部造成損傷,因反復刺激進而出現喉嚨易嘶啞的狀況。這種情況通常無需特殊治療,平時只要注重調整飲食,做到戒煙戒酒,多飲水并注意休息即可。 二、慢性咽喉炎: 慢性咽喉炎有可能導致黏膜彌漫性充血、腫脹或者黏膜肥厚,且累及聲帶,從而引發喉嚨容易嘶啞的癥狀。治療上可以遵醫囑使用西地碘含片、西瓜霜含片、碘甘油等藥物。 三、聲帶息肉: 如果聲帶有息肉存在,會使得發聲時聲帶關閉不全,這樣在發聲時就可能出現喉嚨容易嘶啞的現象。通常可采用局麻下聲帶息肉切除術、全麻顯微支撐喉鏡下切除術等手術方式進行治療。 總之,如果喉嚨容易嘶啞的癥狀在改善生活習慣后依然沒有好轉,建議盡快就醫檢查,并嚴格按照醫囑進行相應治療,以防延誤病情而帶來不良影響。
2025-04-27 13:43:24 -
咳嗽干咳是咽炎引起的還是支氣管炎
長期干咳嗽可能是過敏、咽炎、支氣管炎等病的前兆。 一、過敏 患者接觸過敏原后引發過敏會導致老是干咳嗽。比如接觸花粉、粉塵、油煙等刺激到氣道,從而引起過敏反應進而造成咳嗽。這種咳嗽并非是因氣道感染炎癥引起,不過感染和炎癥也可能誘發過敏性咳嗽,所以其發病主要是由過敏因素導致的咳嗽。 二、咽炎 咽炎是各種微生物感染咽部而引發炎癥的統稱。當咽喉部位出現炎癥時,會使咽喉受到刺激,從而出現長期干咳嗽的現象。 三、支氣管炎 支氣管炎指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它會使支氣管黏膜出現充血、瘙癢等癥狀,進而引起干咳嗽。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尤其要注意飲食保持清淡。如果長期干咳嗽且癥狀嚴重,建議及時前往醫院就診,遵循醫囑進行治療,以降低疾病對身體產生的不良影響。 長期干咳嗽可能是多種疾病的前兆表現,要重視這種情況,根據具體病癥采取合適的應對措施,以維護身體健康。
2025-04-27 13:42:54 -
喉嚨癢痛吃什么好得快
喉嚨癢痛時可嘗試溫水、蜂蜜水、雞湯、水果、姜茶等緩解,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若持續時間較長或伴有其他癥狀,建議及時就醫。 1.溫水 喝溫水可以保持喉嚨濕潤,緩解喉嚨癢痛。 2.蜂蜜水 蜂蜜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緩解喉嚨疼痛。可以將一茶匙蜂蜜溶解在一杯溫水中,慢慢飲用。 3.雞湯 雞湯具有舒緩喉嚨的作用,可以緩解喉嚨疼痛和咳嗽。可以將雞肉、蔬菜和調料一起煮成湯,慢慢飲用。 4.水果 一些水果,如梨、蘋果、橙子等,富含維生素C和水分,可以緩解喉嚨癢痛。可以將水果切成小塊,慢慢食用。 5.姜茶 姜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緩解喉嚨疼痛。可以將姜切成小塊,加入開水中泡制,加入適量的蜂蜜或檸檬,慢慢飲用。 此外,還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以免加重喉嚨不適。如果喉嚨癢痛持續時間較長或伴有其他癥狀,如發熱、咳嗽等,建議及時就醫。
2025-04-27 13: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