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成棟,北京積水潭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市感染性疾病治療質量和改進中心專家,兼任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醫學委員會青委副主任委員,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醫養結合促進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感染學會北京分會委員,北京市神經內科基礎及轉化醫學學會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中華預防學會北京分會委員,兼任《亞洲急診醫學病例研究》雜志的編委,《中外醫療》雜志編委,《中國現代醫生雜志》的編委與審稿人,《中國醫學前沿電子版》特約審稿專家。
擅長治療不明原因的發熱、膿毒癥、肝硬化、長期咳嗽,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腹瀉等。
撰寫核心期刊論文30余篇,主編書籍3部《衛生機構急診急救培訓教材》《醫學三基訓練-內科學》《主治醫師考試內學科試題》,副主編1部《冠心病防治知識》,參編3部。國家級專利一項。
展開-
打流感疫苗后多長時間在接種其他疫苗
流感疫苗是用于預防流行性感冒病毒引發流行性感冒的疫苗。關鍵點如下: 一、建議流感疫苗與其他疫苗接種間隔至少2周,間隔短易引起交叉免疫和不良反應,如發熱、皮膚過敏甚至休克,需及時就醫。 二、流感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可減少感染機會或減輕癥狀,最佳接種時機是冬、春季節。 三、接種流感疫苗要慎重,對疫苗成分過敏者(如慶大霉素、甲醛、卡那霉素、裂解劑等)應避免接種;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發作期及發熱患者應盡量避免,建議癥狀消退至少2周后再接種。 四、接種后常見不良反應是接種部位疼痛,全身發熱、乏力較少見;接種時應避免空腹,接種后要觀察30分鐘。 五、任何疫苗或菌苗都不能100%保護人體機能,平時仍需注意預防和采取保護措施。 總之,流感疫苗雖有重要作用,但接種需注意諸多事項,且不能完全依賴其保護,還需綜合采取其他預防措施。
2025-05-09 11:23:28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潛伏期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潛伏期為1-14天,多為3-7天。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潛伏期有多長?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潛伏期為1-14天,多為3-7天。 需要注意的是,潛伏期是指從病原體侵入人體起,至開始出現臨床癥狀為止的時期。在潛伏期內,感染者可能沒有任何癥狀,但仍具有傳染性。因此,在疫情期間,對于密切接觸者和高風險人群,需要進行隔離觀察,以防止病毒的傳播。 此外,對于老年人、患有基礎疾病的人群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后可能會發展為重癥,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這些人群需要更加注意個人防護,避免前往人員密集的場所,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力。 如果出現發熱、咳嗽、乏力等癥狀,應及時就醫,并告知醫生旅行史和接觸史,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同時,應遵守醫療機構的防控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2025-05-09 11:23:03 -
出血熱怎么傳染給別人
出血熱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母嬰傳播、接觸傳播、呼吸道傳播、消化道傳播以及蟲媒傳播,具體情況如下: 一、母嬰傳播 也稱為垂直傳播,如果孕婦患病,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 二、接觸傳播 接觸鼠的排泄物、分泌物或者血液,經破損的皮膚傷口或黏膜而引發感染,被鼠咬傷同樣會導致感染。 1.接觸到鼠的排泄物等可能感染:因為這些物質中可能攜帶病毒。 2.被鼠咬傷易感染:咬傷這一行為直接使病毒有了進入人體的途徑。 三、呼吸道傳播 含有出血熱病毒的鼠排泄物、分泌物污染塵埃后形成的氣溶膠顆粒,可經呼吸道造成感染。 四、消化道傳播 進食被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會經消化道黏膜而感染。 五、蟲媒傳播 鼠體表寄生的螨類叮咬人后,能夠引起出血熱疾病的傳播。 總之,出血熱有多種傳播途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防范,避免接觸可能攜帶病毒的源頭,以降低感染風險。
2025-05-09 11:22:26 -
血吸蟲病早期可能出現什么癥狀
血吸蟲屬于寄生蟲,人體感染血吸蟲后會引發血吸蟲病,早期會有多種癥狀表現,比如水腫、皮疹、腹瀉等。 一、水腫:血吸蟲通常寄生在釘螺體內,進入人體后會分泌一種溶組織酶,這種酶會對皮膚黏膜組織產生刺激,進而使組織出現充血、水腫的狀況。 二、皮疹:溶組織酶能夠刺激皮下毛細血管擴張、充血,從而在局部形成皮疹。這種皮疹會隨著血液的吸收而逐漸消失,通常能持續1至3天。 三、腹瀉:血吸蟲進入人體后會進入消化系統,對胃腸功能造成影響,刺激胃腸蠕動加快,導致食物還沒來得及充分消化就被排出體外,排便次數因此增多,從而出現腹瀉現象。 此外,血吸蟲病早期還可能有乏力、食欲不振、糞便性狀改變等癥狀。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任由病情加重,可能會引發肝臟、腦部等并發癥。 總之,血吸蟲病早期癥狀多樣,發現相關癥狀應盡早治療,以防病情惡化引發更嚴重后果。
2025-05-09 11:21:01 -
得了登革熱這種病還能治好嗎
登革熱多數能治好,但登革出血熱較嚴重,會致休克、臟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經伊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傳播,潛伏期3至14天,平均7天。 一、臨床表現: 1.登革熱是全身性疾病,表現多樣,主要有發熱、全身肌肉與骨及關節痛、極度疲乏、皮疹、淋巴結腫大等。 2.感染后經過1至2周治療癥狀可好轉,抵抗力強者不經治療也可能自行好轉。 3.特殊類型即登革出血熱為重型登革熱,在病程第3至5天會突然加重,導致多器官出血及意識障礙,病情發展迅速,常因中樞性呼吸衰竭和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二、預防措施:目前無預防疫苗,主要措施是防蚊滅蚊,減少傳染源頭。 三、治療要點:感染患者要積極配合隔離治療,多喝溫開水,注重飲食護理,保持心態平和。 總之,要重視登革熱,了解其特點和應對方法,以更好地防控和治療。
2025-05-09 1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