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對兒童糖尿病基礎及臨床進行深入研究,從事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性早熟、身材矮小、肥胖、糖尿病、低血糖、尿崩癥等內分泌疾病及遺傳代謝性疾病的治療。
向 Ta 提問
兒童內分泌遺傳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
展開-
孕期糖尿病可以吃米線嗎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常可以適量吃米線,但不可過量。以下是具體分析: 一、適量吃米線的原因 1.米線主要由糯米制成,含有一定碳水化合物,少量食用一般不會引起血糖明顯波動。 2.米線還含有微量元素、礦物質、蛋白質等營養成分,可補充能量和營養物質,利于胎兒正常生長發育。 二、不可過量吃米線的原因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量,過量吃米線會導致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在體內轉化為過多葡萄糖,引起血糖升高,加重病情,可能影響胎兒生長環境,增加胎兒發育畸形或巨大兒等不良情況的發生率。 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其他注意事項 應多吃粗纖維食物如玉米、芹菜等,同時可適當吃蔬菜、水果以補充營養物質。必要時需在醫生指導下注射胰島素藥物控制血糖水平。 總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對米線的食用要適度,同時要注重整體飲食的合理安排和血糖的有效控制。
2025-04-16 11:21:47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急診查什么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作為糖尿病并發癥中的危急情況,可通過以下檢查來診斷: 一、尿糖和尿酮檢查 尿糖和尿酮通常呈現強陽性,但要注意,當腎功能受損時,因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可能致使腎糖閾升高,進而導致尿糖和尿酮減少甚至消失。 二、血糖和血酮檢查 血糖會顯著增高,一般處于16.7-33.3mmol/L范圍內,有時甚至可高達55.5mmol/L以上;血酮體水平升高,其正常值小于0.6mmol/L。 三、動脈血氣分析 代償期pH可能在正常范圍,但碳酸離子降低;失代償期pH會下降至小于7.35。 四、電解質測定 血鉀起初正常或偏低,但尿量減少后可能升高,血鈉、血氯通常偏低,血磷水平會下降。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診斷主要依靠尿糖和尿酮、血糖和血酮、動脈血氣分析、電解質測定等檢查,各項檢查都有其特定的表現和意義,通過綜合判斷來明確病情。
2025-04-16 11:20:25 -
糖尿病病人可不可以吃芒果
糖尿病病人可以吃芒果,但需謹慎,在血糖控制穩定的情況下,可適量食用,每天不超過100克,如有過敏應避免接觸。 糖尿病病人可以吃芒果,但需謹慎。芒果屬于高升糖指數的水果,食用后可能會引起血糖較大波動。 糖尿病病人在血糖控制穩定的情況下,可以在兩餐之間適量吃芒果,建議每天不超過100克。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則暫時不建議吃芒果。 需要注意的是,芒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等營養成分,過量食用可能會導致消化不良、過敏等問題。此外,芒果性皮炎是芒果樹的汁液和果皮中含有的過敏原,與芒果的成熟度無關,易過敏人群應避免接觸芒果。 總之,糖尿病病人可以吃芒果,但需謹慎選擇,并控制食用量。在食用芒果后,應密切監測血糖變化,如有不適,應及時就醫。同時,建議糖尿病病人在飲食方面遵循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保持飲食均衡,合理控制血糖。
2025-04-16 11:18:46 -
孕婦血糖高分娩后能恢復嗎
懷孕即妊娠。一般來說,若妊娠期間血糖輕度升高,產后血糖可能恢復正常,但若血糖嚴重升高,則可能難以恢復正常狀態,需對癥治療。具體如下: 一、會: 1.孕婦妊娠期體內激素水平會有一定波動。 2.若常吃高糖食物如蛋糕、糖果等,血糖可能出現異常波動。這種情況下波動不嚴重,血糖只是輕度偏高,通常生產完后激素水平會逐漸回歸正常,血糖值也可能逐步恢復,無需過度擔憂。 二、不會: 相反,如果孕婦血糖嚴重升高,可能是嚴重的糖尿病,孕婦可能會有多飲、多食、多尿等癥狀,這屬于病理性血糖升高。在分娩后,血糖數值一般不能自行恢復正常狀態,需遵醫囑使用甘精胰島素注射液、門冬胰島素注射液、德谷胰島素注射液等藥物進行治療。 文章主要論述了妊娠期間血糖升高的不同情況及產后的變化,強調輕度升高可能恢復正常,嚴重升高則可能需治療且難以自行恢復。
2025-04-16 11:17:42 -
注射重組人生長激素的副作用
重組人生長激素針(賽增)主要有以下副作用: 一、注射部位不適: 1.該藥物刺激性較大,若患者為過敏性體質,可能導致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硬塊、按壓疼痛等情況。注射部位的不適可能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不適和困擾。 二、血糖升高: 1.此藥物屬于激素類藥物,會影響葡萄糖的分解,從而致使患者出現血糖升高現象。不過對于大多數患者而言,這種血糖升高往往是一過性的,但對于已經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可能會因血糖升高而引發較為嚴重的后果。 三、水鈉潴留: 1.該藥物容易使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高,進而造成靜脈血液回流變慢,引發水鈉潴留,出現手部、臉部浮腫等狀況。 此外,該藥物還存在其他副作用,如顱內壓升高等。因此,必須嚴格遵醫囑使用本藥。 重組人生長激素針(賽增)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不適、血糖升高、水鈉潴留等,使用時要謹慎并遵循醫囑。
2025-04-16 11: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