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擅長中醫及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腎臟疾病及地貧、疳積、黃疸等小兒雜病,以及小兒“治未病”調養。
向 Ta 提問
幼承祖父家學,本科碩士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畢業于南方醫科大學,先后師從國醫大師鄧鐵濤鄧老長子廣東省名中醫鄧中炎教授、留美博士后錢新華教授等,在公立三甲中醫院兒科門診急診病房及我院中醫科工作十多年,臨床經驗豐富?,F兼任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兒科分會理事,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曾被聘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獲得“廣州市優秀青年中醫”、“廣州中醫藥大學實踐教學優秀教師”稱號。
展開-
哪些人不能吃人參
有強烈過敏體質、高血壓、感冒發熱、突然氣壅喘證、燥熱咽喉干燥吐血、鼻衄、濕熱壅滯浮腫、失眠煩躁實證、氣盛身熱脈滑實有力大小便不通而實熱者不宜用人參。 1.有強烈過敏體質的人,若服參后出現皮疹,則不可服用。有化膿性發炎時更不可服用。 2.高血壓病人屬肝陽上亢者,服后易引起腦血管意外,但虛寒的高血壓病者可用人參,不過用量宜少,當收縮壓>180mmHg時,無論哪一類型病者均不宜服用人參。 3.感冒發熱時一般不宜服用人參。因發燒時心悸劇烈,服用人參會提高血循環,使心悸更甚而使病情加重。 4.因突然氣壅而得的喘證,或因燥熱引起的咽喉干燥,一時沖動引發的吐血、鼻衄等病都忌用人參。 5.濕熱壅滯導致的浮腫,服參后浮腫更甚(因人參有抗利尿作用),腎功能不全伴尿少者亦慎用。 6.失眠、煩燥屬實證者不宜服用人參,否則睡眠更差。 7.凡氣盛、身熱、脈滑實有力,大小便不通而實熱者均不宜服用人參。
2025-05-09 11:42:49 -
枸杞子屬涼性還是熱性
枸杞子既不是涼性也不是熱性,而是平性食物,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適合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視力減退、腰膝酸軟、遺精消渴、虛勞咳嗽等人群食用,但需注意適量食用,過量食用可能會引起上火,且感冒發熱、身體有炎癥、腹瀉等人群最好不要食用。 枸杞子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具有多種保健功效。中醫認為,枸杞子性平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枸杞子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如枸杞多糖、甜菜堿、阿托品、天仙子胺等,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疲勞、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枸杞子,尤其適合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視力減退、腰膝酸軟、遺精消渴、虛勞咳嗽等人群食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枸杞子性溫,過量食用可能會引起上火,因此不宜過量食用。此外,感冒發熱、身體有炎癥、腹瀉等人群最好不要食用枸杞子。 總之,枸杞子是一種平性食物,具有多種保健功效,但需要注意適量食用。
2025-05-09 11:42:06 -
血余炭可以活血化瘀嗎
血余炭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但并非適用于所有情況,且其為人發制成的炭化物,制作過程為:取頭發,除去雜質,經堿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凈,曬干,燜煅成炭,放涼。 一、血余炭的活血化瘀作用主要體現為能散瘀止血。在中醫理論中: 1.具有利尿功效,對小便不通等有一定療效。 2.還具有涼血止血作用,對于肺癆咯血、尿血、便血、牙齦出血、崩漏、衄血等出血性疾病有較好療效。 二、血余炭并不適合所有人群使用: 1.對于體質偏寒、脾胃虛弱的人群,過度使用可能導致身體更加虛弱,出現食欲不振、腹瀉等癥狀。 2.使用時需根據自身體質和病情進行適當調整。 三、血余炭雖有活血化瘀作用,但不能替代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1)若出現出血性疾病,應及時就醫,按醫生指導進行治療。 總之,血余炭確實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但其使用要依據個體具體情況調整,不能替代專業醫療的診斷和治療,若有任何疑問或不適,應及時就醫。
2025-05-09 11:41:01 -
下焦濕熱該怎么治療
下焦濕熱的治療方法包括中藥、飲食、針灸、艾灸等,需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并長期堅持。 1.中藥治療 下焦濕熱的治療通常使用清熱利濕的中藥,如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等。這些中藥可以通過口服或外用的方式使用。 2.飲食調理 飲食對于下焦濕熱的治療也非常重要。建議避免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糧等。 3.針灸治療 針灸可以通過刺激穴位來調節人體的氣血和臟腑功能,對于下焦濕熱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4.艾灸治療 艾灸可以通過溫熱刺激穴位來促進氣血流通,緩解下焦濕熱的癥狀。 5.生活調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下焦濕熱的治療也非常重要。建議避免過度勞累、情緒緊張、熬夜等,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適度的運動。 需要注意的是,下焦濕熱的治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同時,對于下焦濕熱的治療需要長期堅持,不能急于求成。
2025-05-09 11:40:15 -
體寒怎么調理呢
體寒可以通過飲食、生活習慣、中藥調理等方式來改善,具體包括避免食用寒性食物、多吃溫熱性食物、適量飲用溫熱飲品、注意保暖、進行適當運動、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中藥等。 體寒可以通過飲食、生活習慣、中藥調理等方式來改善,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建議: 飲食方面:體寒的人應避免食用過多的寒性食物,如西瓜、梨、柿子等。可以多吃一些溫熱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桂圓、紅棗等。此外,還可以適量飲用一些溫熱的飲品,如姜茶、紅糖水等。 生活習慣方面:體寒的人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和腳部。在寒冷的季節,可以多穿一些衣服,避免著涼。還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以促進血液循環。 中藥調理方面:如果體寒的癥狀比較嚴重,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中藥進行調理,如附子、肉桂、干姜等。 需要注意的是,體寒的調理需要長期堅持,同時要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調整。如果癥狀沒有得到改善,建議及時就醫。
2025-05-09 11:3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