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對兒童呼吸、消化性疾病診治有一定水平,擅長嬰幼兒過敏性胃腸病,營養性疾病,兒童喂養,胃十二指腸疾病、急慢性腹瀉病、幽門螺桿菌感染、對再發性腹痛、再發性嘔吐、胰腺炎、排便異常以及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等診治。
向 Ta 提問
1989年6月畢業于廣州醫學院醫療系,目前是廣東優生優育兒童營養與健康委員會主任委員。熱心社會公益工作,積極參與義診、兒科知識的講座,多方面為兒童服務。
展開-
渾身發燙但是不發燒是怎么回事
渾身燙但不發燒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某些疾病導致。 一、生理性因素: 1.在劇烈運動后,身體會產生較多熱量,可能出現渾身燙但不發燒的情況。 2.過度緊張時,人體的生理機能會發生變化,可能引起這種現象。 3.飽餐之后,消化系統運作,也可能導致體溫輕度上升而渾身發燙。 4.環境溫度過高時,會影響身體散熱,使人感覺渾身發熱。 5.飲用烈酒或咖啡等興奮性飲料后,同樣可能有這樣的表現。這些通常無需特殊處理。 二、疾病因素: 1.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人,由于體內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會引發身體代謝亢進、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以及機體產熱量增多,進而導致渾身燙但不發燒。這類病人往往在使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后,癥狀多可消失。 總之,當出現渾身燙但不發燒的情況時,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判斷,必要時應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以明確具體原因并采取合適的措施。
2025-05-06 15:02:34 -
疫情期間標準體溫是多少
在疫情期間,腋下體溫36℃至37℃為標準體溫,但體溫易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時間、季節、環境、測量部位等,需綜合考慮。若體溫超37.3℃,需自我隔離并及時就醫,特殊人群需注意防護。 1.自我隔離 如果體溫超過37.3℃,應立即自我隔離,避免外出,以免傳染給他人。 2.就醫 及時就醫,并告知醫生自己的癥狀和接觸史,以便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3.配合防控措施 在就醫過程中,應配合醫生的防控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 此外,對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兒童、孕婦等,體溫的正常范圍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在疫情期間,這些人群應更加注意自我防護,定期測量體溫,如有異常應及時就醫。 總之,在疫情期間,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加強自我防護,是預防感染的重要措施。如果出現發熱等癥狀,應及時就醫,并配合防控措施,以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2025-05-06 15:02:03 -
體溫36.4℃正常嗎
體溫36.4℃通常是正常的。 一、正常體溫范圍: 1.正常體溫范圍會因個體差異而有一定變化,但一般來說,腋窩正常體溫范圍約在36℃至37℃之間,所以36.4℃處于正常體溫范圍內。 2.體溫測量方式不止腋窩溫度一種,還有口腔溫度和直腸溫度。口腔測量的正常值為36.3℃至37.2℃,直腸測量的正常值為36.5℃至37.5℃,且因儀器精度和測量環境等因素,體溫值會存在一定差異。 二、影響體溫的因素: 1.時間、環境條件和個人活動水平等都會對體溫產生影響,正常體溫在不同情況下可能會有波動,這是正常生理現象。 2.但如果體溫為36.4℃同時伴有其他癥狀,如寒戰、頭痛、咳嗽、乏力等,就需要咨詢醫生進一步評估。 總之,判斷體溫是否正常需綜合考慮多種因素,若有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同時要知曉不同測量方式的正常體溫范圍以及體溫可能受到的影響。
2025-05-06 15:01:36 -
現在一喝酒,第二天就發燒
喝酒后第二天發燒可能是酒精過敏、抵抗力下降、藥物反應或原有疾病加重等原因引起,經常如此或患有基礎疾病的人應及時就醫,同時建議適量飲酒,不適及時治療。 1.酒精過敏 有些人可能對酒精過敏,飲酒后會出現過敏反應,包括發燒。 2.抵抗力下降 喝酒會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細菌或病毒,從而引起發燒。 3.藥物反應 某些藥物與酒精相互作用,可能會導致過敏或不良反應,引起發燒。 4.其他健康問題 如患有感冒、肺炎等疾病,飲酒后可能會使癥狀加重,導致發燒。 對于經常喝酒且第二天發燒的人,尤其是本身患有肝臟疾病、心臟病等基礎疾病的人群,應該引起重視,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以確定發燒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同時,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建議適量飲酒,避免過度飲酒。如果出現發燒等不適癥狀,應注意休息,多喝水,并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
2025-05-06 15:01:17 -
體溫計被打碎了怎么辦
體溫計打碎后,應立即開窗通風,用紙片、濕潤棉簽、膠帶收集汞珠,放入密封袋中,用濕抹布擦拭污染區域,將密封袋交給專業人員處理,污染衣物和鞋子及時清洗。 1.立即開窗通風,避免吸入汞蒸氣。 2.佩戴橡膠手套,用紙片或濕潤的棉簽將汞珠收集起來,放入密封袋中。 3.對于較小的汞珠,可以使用膠帶將其粘起來。 4.處理完汞珠后,用濕抹布擦拭污染區域,然后將抹布放入密封袋中。 5.及時將密封袋交給專業的有害垃圾處理人員處理。 6.對于被污染的衣物和鞋子,應及時清洗。 7.處理過程中,應避免使用掃帚、吸塵器等可能將汞珠吹散的工具。 8.如有需要,可請專業人員進行汞污染檢測和處理。 需要注意的是,汞是一種有毒金屬,長期接觸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在處理汞污染時,應嚴格按照上述步驟進行操作,并注意個人防護。如果不慎吞食了汞,應立即就醫。
2025-05-06 1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