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胃十二指腸疾病、急慢性腹瀉病、過敏性胃腸病、幽門螺桿菌感染、腸內營養、對再發性腹痛、再發性嘔吐、營養性疾病、胰腺炎、便秘等疾病的診治。
向 Ta 提問
1997年畢業于廣州醫科大學。1997年起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擔任兒科臨床工作。從事小兒消化科工作20年。尤其在營養不良、食物過敏、小兒上消化道狹窄內鏡治療有豐富經驗。任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會兒科協作組委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第十七屆委員會臨床營養學組委員。
展開-
坐車惡心嘔吐有什么辦法解決
坐車惡心嘔吐可以通過坐在前座、打開窗戶、閉目養神、適量進食、藥物干預、心理暗示等方法來緩解,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不適,應及時就醫。 1.坐在前座 減少車的晃動和顛簸,可以減輕惡心感。 2.打開窗戶 新鮮空氣可以緩解暈車癥狀。 3.閉目養神 減少對外界視覺刺激,有助于緩解暈車。 4.適量進食 坐車前不要吃太多東西,也不宜吃太油膩或刺激性食物,適量進食口感清爽的食物,可緩解胃部不適。 5.藥物干預 如果暈車癥狀比較嚴重,可以在乘車前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口服暈車藥或貼暈車貼。 6.心理暗示 不要過于緊張和焦慮,放松心情,告訴自己不會暈車,也可以減輕癥狀。 需要注意的是,孕婦、兒童等特殊人群,在使用藥物時需要遵循醫生的建議。如果坐車惡心嘔吐的癥狀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不適,應及時就醫。
2025-05-07 11:27:24 -
懷孕吃鵝蛋能去黃疸嗎
孕婦吃鵝蛋并不能去黃疸,相反,孕婦在孕期需要注意飲食均衡,避免過度攝入某些食物,以免影響胎兒健康。如果孕婦或胎兒出現黃疸,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 黃疸是一種由于血清中膽紅素升高致使皮膚、黏膜和鞏膜發黃的癥狀和體征。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一般會在出生后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足月兒一般在7~14天消退,早產兒一般在3~4周消退。病理性黃疸則出現得較早,持續時間也較長,膽紅素水平也更高。如果膽紅素過高,可能會透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引起膽紅素腦病,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 目前并沒有科學研究證明孕婦吃鵝蛋可以去除黃疸。相反,孕婦在孕期需要注意飲食均衡,避免過度攝入某些食物,以免影響胎兒的健康。如果孕婦或胎兒出現黃疸,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
2025-05-07 11:26:12 -
咳嗽打嗝是什么原因
通常情況下,打嗝咳嗽的成因可能包括以下幾種: 一、寒涼刺激: 1.若患者處于氣溫較低的環境中,冷空氣會對呼吸道黏膜形成刺激從而引發咳嗽。 2.同時冷空氣對胃腸道造成刺激時,可能導致胃部痙攣,進而出現打嗝現象。 二、支氣管炎: 1.患者的咳嗽癥狀可能引發膈肌痙攣,進而引起打嗝。 2.此外還伴有痰多、呼吸不暢等表現。 三、反流性食管炎: 1.這是一種胃部疾病,主要是胃酸分泌過多并向食管反流所導致。 2.患者通常會有咳嗽、打嗝、胃部灼燒感、胸痛等癥狀。 除上述情況外,還有可能是肺炎所引起。當出現這些不適時,建議前往醫院進行診斷,并在醫生的指導下依據具體情況進行相應處理。 打嗝咳嗽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寒涼刺激、支氣管炎、反流性食管炎等,也可能是肺炎導致,需及時就醫診斷并處理。
2025-05-07 11:25:19 -
打嗝怎么辦+怎么止嗝
打嗝是常見的生理現象,通常由胃部氣體積聚引起。可通過深呼吸、喝水、按壓穴位、吃白糖、打噴嚏等方法緩解。若持續時間較長或伴有其他癥狀,建議及時就醫。孕婦、兒童、老人等特殊人群需特別注意,采取緩解方法應遵循醫生建議。 1.深呼吸 慢慢地深呼吸幾次,然后緩慢地呼氣,可以幫助緩解打嗝。 2.喝水 慢慢地喝一些水,有助于緩解打嗝。 3.按壓穴位 可以按壓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穴位,或者按壓耳垂后面的穴位,有助于緩解打嗝。 4.吃白糖 吃一些白糖,可以刺激喉嚨,緩解打嗝。 5.打噴嚏 可以用羽毛等物品刺激鼻孔,引起打噴嚏,有助于緩解打嗝。 如果打嗝持續時間較長或者伴有其他癥狀,建議及時就醫。對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婦、兒童、老人等,需要特別注意,在采取緩解打嗝的方法時,需要遵循醫生的建議。
2025-05-07 11:24:54 -
新生兒30天黃疸值多少正常
嬰兒30天黃疸正常值通常在12mg/dl以下。不管是足月兒還是早產兒,此時黃疸都應已完全消退,一般處于正常范圍。 一、生理性黃疸:許多嬰兒出生后會出現生理性黃疸,這是由嬰兒膽紅素代謝特點引起的暫時性黃疸。足月兒多在出生后2-3天出現,4-6天達高峰,2周內徹底消退;早產兒出現稍晚,3-5天出現,7-10天達高峰,4周內徹底消退。 二、病理性黃疸:若嬰兒30天時肉眼仍可見發黃跡象且黃疸值大于12mg/dl則不正常,可能存在病理性黃疸。其原因可能有病毒感染、甲功異常等。如巨細胞病毒感染可能導致多臟器功能損傷,先天性甲低則會影響嬰兒身體發育和智力發育等。 總之,黃疸本身影響不大,但引起黃疸的原發病可能對嬰兒有較大危害,所以一旦發現異常需及時就醫,查明病因并進行針對性處理。
2025-05-07 11: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