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小兒自身免疫性腦炎、病毒性腦炎、化膿性腦膜炎、癲癇、脊髓炎、周圍神經病變、抽動癥、多動癥等疾病的診斷及治療。
向 Ta 提問
廣州醫科大學兒科學碩士,從事小兒神經內科工作十余年,在小兒神經發育及小兒神經內科疾病臨床診治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中華醫學會廣東省神經內科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廣東省神經內科分會免疫學組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神經內科分會委員,廣州市醫師協會神經內科分會委員,廣州市女醫師協會兒童早期發展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抗癲癇協會及廣東省抗癲癇協會會員。
展開-
抗癲癇持續狀態的首選藥物
治療癲癇應首選靜脈點滴鎮靜類藥物,比如地西泮靜脈注射。當癲癇全面強直陣攣發作持續分鐘以上仍未緩解時,就會形成癲癇持續狀態,這種情況十分危急,患者可能會有呼吸困難、面部青紫、缺氧等嚴重癥狀出現。 一、此時首要任務就是為患者實施鎮靜治療。通常會優先選擇靜脈注射地西泮來快速止痙,然后再展開后續治療。地西泮具有較好的鎮靜效果,能迅速控制癲癇發作,減輕患者的癥狀。 二、實際上,像地西泮、勞拉西泮、戊巴比妥等藥物都對控制癲癇持續發作有效果。在臨床中會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以及醫院的實際狀況來選用藥物,其主要目標就是讓發作盡快停止,促使患者盡快蘇醒。 總之,對于癲癇持續狀態,要及時進行有效的鎮靜治療,選擇合適的藥物來控制發作,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025-04-01 22:48:17 -
腦血管病(薩病)的康復時間段是多長
腦血管病患者在最初幾周功能恢復速度最快,基本三個月后會達到康復平臺。腦卒中患者六個月后癱瘓肢體的運動和步行功能進一步改善的可能性在六個月后稍小一些,三個月是最佳恢復期,包括言語、認知、家務工作等方面都可能在兩年內有所改變。患腦血管病后進行對癥治療和妥當康復,以實現回歸社會、家庭生活,腦卒中康復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完整平臺,包括社會工作者、家庭以及患者自身毅力。 一、腦血管病患者的恢復特點: 1.最初幾周功能恢復快。 2.三個月后達康復平臺。 二、腦卒中患者不同階段的情況: 1.六個月后癱瘓肢體功能改善可能變小。 2.三個月是恢復期且多個方面都可恢復。 三、腦卒中康復相關要點: 1.要進行對癥治療和康復。 2.需要包括多方面的完整平臺。
2025-04-01 22:48:07 -
耳朵三叉神經痛的原因
耳朵三叉神經痛的原因可能是血管壓迫、神經損傷、神經病變、遺傳因素或其他因素,建議及時就醫,進行詳細檢查和診斷,以確定病因并采取相應治療措施。 1.血管壓迫 三叉神經根受到血管的壓迫,可能導致神經傳導異常,從而引起疼痛。這種情況在老年人中較為常見。 2.神經損傷 頭部或面部的外傷、感染、神經炎等,可能損傷三叉神經,引起疼痛。 3.神經病變 糖尿病、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導致神經病變,從而引起三叉神經痛。 4.遺傳因素 部分患者的三叉神經痛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5.其他因素 精神緊張、壓力過大、睡眠不足等,也可能誘發三叉神經痛。 如果您出現耳朵三叉神經痛的癥狀,建議及時就醫,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診斷,以便確定病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5-04-01 22:48:07 -
腦梗心梗的前兆是什么癥狀
腦梗死全稱是腦梗死,心梗全稱是心肌梗死,它們在臨床上并無前兆這一說法。腦梗死癥狀包括偏癱、言語障礙、吞咽困難、頭暈頭痛、記憶障礙等;心肌梗死癥狀有胸痛、氣短、乏力等。 一、腦梗死: 1.是由于供血障礙引發腦組織局部缺血、壞死,從而導致神經功能損害。 2.各階段癥狀有所不同,具體癥狀與梗死范圍、部位等相關,主要表現為身體麻木、說話不清、吞咽困難、頭暈頭痛、記憶障礙、視野受損等。 二、心肌梗死: 1.是冠狀動脈閉塞致使心肌壞死的疾病。 2.主要癥狀為乏力、胸部壓迫感、胸痛、心悸、出汗等,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發熱、暈厥等。 腦梗死和心肌梗死患者都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可遵醫囑服用阿司匹林片、氯吡格雷片等藥物治療,必要時需進行手術治療。
2025-04-01 22:48:07 -
腦出血昏迷死亡過程
腦出血患者的死亡過程主要有以下兩種情形。 一、如果是突然大量腦出血或者腦干出血,患者一發病就會處于中昏迷甚至深昏迷狀態,很快在幾天內甚至幾小時內就會出現血壓、呼吸及心率不穩定的情況,隨后患者很快便會死亡。在這種情況下,患者通常是沒有意識的,所以也感受不到痛苦。 二、是少量或中等量的腦出血,發病后患者意識清醒或者處于嗜睡狀態,能夠與家人、醫生進行交流,但患者癱瘓情況較為嚴重,在長期臥床后會引發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一系列并發癥,最終因這些并發癥不斷加重而逐漸死亡。在此過程中,患者是能夠感受到各種不適的,會非常痛苦。 總之,腦出血患者的死亡過程有所不同,有的較為快速且患者無意識痛苦,有的則會經歷一個因并發癥而逐漸惡化的過程且會感受到痛苦。
2025-04-01 22:4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