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胃腸道良惡性疾病的診斷和微創手術治療、腹壁疾病和疝的外科治療。
向 Ta 提問
-
腸梗阻放屁是通了嗎
腸梗阻患者放屁有可能表示腸道通了,也可能并非如此。腸梗阻即腸內容物的通過出現阻礙,其成因繁雜,像腸內異物、腸套疊、腸扭轉等各類因素均可能引發該病。 一、如果是完全性腸梗阻,患者一般會有腹部陣發性絞痛、停止排氣以及排便等表現,此時需施行腸切除吻合術、腸短路吻合術等。在術后倘若出現放屁現象,通常意味著腸道已通暢,這種情況下通常無需特別處理。 二、但有部分患者,其腸梗阻部位較高,在發病期間仍可排氣,放屁是其臨床表現之一,這通常不能表明病情好轉。在此種情況下患者需要接受手術治療,而后觀察排便習慣改變、血便等癥狀是否消失,才能確切知曉腸道是否已恢復通暢。 總之,腸梗阻患者放屁不能簡單地判斷腸道是否通暢,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
2025-04-23 17:03:59 -
腸癌發病率是多少
隨著飲食結構改變,我國腸癌發病率持續上升,每年新發結直腸癌病例能達30萬左右,且以年均4%的增幅不斷攀高。結直腸癌發病率已躍居惡性腫瘤第三位。約80%的大腸癌由息肉惡變而來,所以,預防結直腸癌要從預防腸息肉起始。 一、息肉惡變概率與息肉大小相關。直徑小于1厘米的息肉惡變率約為1%,大于2厘米的腺瘤有46%是惡性的,處于1至2厘米之間的腺瘤僅10%會惡變。 二、借助色素內鏡與放大內鏡等技術,可依據息肉表面的腺管開口類型對病變類型與性質進行初步判斷。 三、將息肉取活檢送病理檢查,才能夠最終確定息肉的性質。 總之,要重視腸癌發病率升高的現象,了解到腸息肉惡變的相關情況,利用多種方式來準確判斷息肉性質,以更好地做好結直腸癌的預防工作。
2025-04-23 17:03:56 -
胃息肉需要活檢嗎
胃息肉通常需要做活檢,其目的在于明晰胃息肉的病理類型,以助力判斷是否存在癌變風險。其中,若為腺瘤性胃息肉,癌變幾率較大;而要是炎癥性或增生性胃息肉,則幾乎不會出現癌變狀況。 一、對于胃息肉的活檢方式 1.一般是在進行息肉電凝電切除術時,把切除下來的息肉送去活檢。 2.若胃息肉較大,無法明確其是良性還是惡性息肉時,醫生會先鉗取少部分息肉組織送病理活檢,以幫助明確息肉性質。 二、根據病理結果的后續處理 1.若病理明確為良性息肉,可進行內鏡下電凝電切除術。 2.若病理明確該息肉為惡性息肉,則建議選擇外科手術治療,具體應咨詢專科醫生。 總之,胃息肉活檢對于判斷息肉性質及后續治療方案的確定有著重要意義,需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相應操作和處理。
2025-04-23 17:03:55 -
直腸息肉能手術嗎
直腸息肉是大腸黏膜的隆起性病變,其形成多數是由于腸黏膜受到慢性炎癥刺激,致使腸黏膜上皮異型性增生。 一、直腸息肉并非都要手術。若直徑較小且無癥狀,可保守觀察并定期復查腸鏡。息肉蒂直徑在2.0cm以下可經內鏡摘除,直徑大于2cm則需手術。 二、一般增生性錯構瘤和淋巴性息肉惡變傾向低,較小且癥狀不重者可保守觀察。但廣基絨毛狀腺瘤癌變率很高,一旦發現應立即手術切除。 三、直腸息肉通常需手術治療,吃藥一般難以治愈。手術較小,無外傷,類似腸鏡操作,在腸鏡下切除,出血少,患者痛苦小,但需住院手術和治療,一般術后三天左右可出院。若堅持不手術,預后通常不佳。 總之,對于直腸息肉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不能忽視其可能帶來的不良后果。
2025-04-23 17:03:44 -
胃息肉切除手術痛嗎
胃里有息肉切除通常不太疼,但個體體質存在差異,疼痛表現也會有不同。胃息肉一般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胃炎、長期使用質子泵抑制劑、膽汁反流等諸多因素引發,可能出現惡心、腹脹、食欲減退、消化道出血等癥狀,這時需遵醫囑通過手術切除息肉來治療。 一、手術過程 手術前會預先注射麻醉藥物,所以在手術期間通常不會有疼痛感受,但術后隨著麻藥效力消退,可能會有疼痛癥狀出現。 1.個人敏感性差異 如果個人敏感性較高,那么疼痛會比較嚴重;而若敏感度較低,則疼痛相對不太嚴重。 二、術后注意事項 術后要注意飲食清淡,盡量選擇流食或半流食食物,但需避免辛辣飲食。 總之,胃息肉切除手術一般疼痛不明顯,術后的疼痛程度因人而異,且術后在飲食等方面要多加注意。
2025-04-23 17: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