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揉法
手法:以前臂和腕部的自然擺動,通過手指、魚際、掌等部位對一定部位或穴位旋轉施壓,稱揉法。
作用:本法輕柔緩和,刺激量小,適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舒筋活絡、活血化瘀、消積導滯、緩解肌痙攣、軟化瘢痕的作用。
10、磙法
手法:由腕關節的屈伸運動和前臂的旋轉運動帶動空拳滾動,在頸椎按摩中,分為側掌磙法、握拳磙法兩種。
側掌磙法:肩、肘、腕關節自然放松,以小指掌指關節背側為著力點,吸定于治療部位,不應拖動和跳躍,保持一定的壓力、頻率和擺動幅度。
握拳磙法:手握空拳,用食、中、無名、小指四指的近側指間關節突出部分著力,附著于體表一定部位,腕部放松,通過腕關節做均勻的屈伸和前臂的前后往返擺動,使拳做小幅度的來回滾動,滾動幅度應控制在60°左右。
作用:磙法壓力較大,接觸面較廣,適用于肩背、腰及四肢等肌肉豐厚部位,具有舒筋活血緩解肌肉和韌帶痙攣、增加肌筋活力、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肌肉疲勞的作用。
11、搖法
手法:以關節為軸心,使肢體作被動的環轉活動,稱搖法。適用于頸、肩、肘、腕、掌指關節或指間關節、髖、膝、踝等關節,動作要緩和,用力沉穩,搖動方向及幅度須在生理范圍內,由小到大。
作用:本法常用于頸項、腰部及四肢關節,具有滑利關節、松解粘連、整復錯位的作用。
12、抹法
手法:用單手或雙手拇指羅紋面緊貼皮膚,作上下或左右往返運動,稱為抹法。動作宜輕巧,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