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們自己日常養生的人來說,如果覺得自己火氣大,總想發脾氣,可以經常按摩太沖穴和合谷穴,這樣我們的火氣就會自行消散,從而讓我們的生活中充滿快樂。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當你左右為難、情緒激動的時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肝火旺盛、肝陽上亢,這就是肝的疏泄功能過度亢奮的表現。“肝火”順著聯絡著肝的經脈一路蔓延:頭暈、失眠、口干、耳鳴、眼睛干澀、頭痛,甚至肝炎及更嚴重的病變就一一出現了。
所以中醫按摩所謂保肝養肝,從根本上講,就是改善身體內環境,使肝這個“將軍之官”能夠保持正常的疏通調節功能,以增強肌體對抗疾病的能力。“減輕肝臟負擔”這一中心思想,是現代中醫學和西醫學共同認可的保肝養肝原理,要做好這一點,中醫比之西醫,更為擅長。
按摩5穴位防治脂肪肝
脂肪肝的輔助治療,穴取足三里、豐隆、三陰交、中脘、太沖,患者取舒適體位并暴露需針刺穴位處。常規消毒后,毫針直刺足三里1.5寸,豐隆2寸,三陰交、中脘各1寸,太溪、太沖各0.8寸。豐隆、太沖施大幅度提插瀉法,足三里、三陰交、中脘施大幅度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期間足三里、三陰交、中脘隔10分鐘加強手法一次。15次一個療程,休息10天后再繼續下個療程。
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三里”有理上、中、下“三焦”之意。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針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并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增進食欲,幫助消化降低血脂、血液黏度。
豐隆穴
豐隆穴為古今醫學家所公認推崇的治療痰濕證的首選要穴,具有通經活絡、通調脾胃氣機,能使氣行津布,中土得運,濕痰自化的功效。
三陰交
三陰交乃足三陰經中氣血交會之處,除可健脾益血外,還可調肝補腎。刺激該穴可以把體內的濕、濁、毒素排出體外。
中脘穴
中脘別名上紀、太倉、胃脘,是任脈、手太陽與少陽、足陽明之會,胃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用。
太沖穴
太沖穴為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具平肝潛陽、行氣解郁之功效。
以上諸穴相輔相成,按摩這五穴或針刺,均可達到行氣活血、疏肝利膽、健脾化濕清熱、降低血脂、調節免疫功能的功效,從而有效地預防和治療脂肪肝的發生發展。
由于現在人們的交際應酬比較多,很多人都不注意自己身體健康的養生保健,現在很多人不只有胃病,而且肝硬化患者也越來越多,肝硬化患者又不懂如何護理肝硬化,專家教你,治療肝硬化的“按摩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