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痛經
八髎穴
不少女性常年備受痛經折磨。中醫認為,痛經是胞宮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根據“通則不痛”的原理,需要通調氣血、溫經化淤。在人體的骶部,即臀部以上、腰部以下,有8個穴位,分別為左右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合稱“八髎穴”?;颊吒┡P位,家人用掌根摩擦這個區域,達到透熱的程度為宜,能夠從外而內調理胞宮,起到止痛的目的。
按摩使頭腦清晰
腦部功能遲鈍,工作效率降低,是由于腳部活動不足而產生血液循環停滯。由于腳部運動,腳部肌肉通過筋紡錘,將刺激送抵腦干部的網樣體,使新皮質的腦細胞活潑,因此便能除去腦內淤血,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例如右腳與靜脈有關,它使由胸部上行的血液順暢,左腳和動脈有關,它使由頭部到腳尖等全身血液順暢,如腳冷或因運動不足而使腳部肌肉硬化,則會頭暈眼花。當我們考慮問題時也會不知不覺的在屋中踱來踱去,所以為了使頭腦清醒,必須指壓腳部。自古就有各種鍛煉腳部的健康法,指壓腳心不著地處的“踏青竹”(踏青竹是日本很久以前就有的健身法.讓雙腳在豎著劈開的竹子上來回地踩,以刺激腳底板.要鍛煉頭部,首先要鍛煉腳部,足部疲勞的時候,踏青竹十分鐘,對消腫非常有用.
摩腹養生補瀉
摩腹可給腹部的穴位以良性刺激,激發腹部諸穴之經氣,推動氣血運行,以滋養臟腑,調節陰陽,可治療治療胃痛、嘔吐、腹脹、腹瀉、便秘、陽痿、遺精、水腫、小便不利、痛經、月經不調等癥。還可使腹部肌肉強健,促進血液及淋巴液循環,增強胃腸蠕動和加強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吸收功能,防止習慣性便秘和慢性胃腸炎,并可輔助治療失眠、糖尿并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了解和掌握摩腹的補、瀉方法很重要,左手按逆時針方向繞臍摩腹為補;右手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摩腹為瀉。
按壓穴道到底幾次好
目前中醫界并沒有準則,但共識是按壓穴道若為保健目的,以一次按壓15~20秒,再休息5秒,反覆做10~15分鐘,若為解除疼痛,則要持續按壓到感覺痛點有舒緩跡象。力道要按到感覺,但不至于疼痛難受。敲打經絡跟按穴道效果是一樣的。取穴時,1寸為一指寬(拇指)、1.5寸為兩指寬、2寸為三指寬。癥狀的特效穴,能緩減咽喉疼痛。另外,平時保健可以按壓風池穴,位于脖子與后腦交接處的凹陷,約在發際之上,風池穴走膽經,幫助清熱。
結語:聽了小編的以上講解,你對小編所講述的11個小按鈕有所了解了吧。按摩作為中醫養生療法的方法之一,不管是對痛經的病癥有所治療,而且對女性的頭疼、腰疼、腿疼等癥狀都有所治療的,希望大家在空余時間可以來實驗一下按摩的效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