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養生的好處非常之多,不僅能夠治療及預防疾病,還能夠改善身體,但是艾灸的副作用也是很多人無可奈何的,那就是灼燒出現的水泡和化膿要怎樣處理。本文為大家介紹了處理方法及告訴大家艾柱怎么做,一起來看看吧!
艾灸的副作用:出現水泡和化膿
盡管艾灸能夠保健身體,是一個非常好的養生方法,但還是有很多朋友一直不敢嘗試艾灸,其中女性朋友多,造成這種狀況的重要因素就是害怕自己的皮膚灸出水泡,甚至還會化膿留下疤痕。
很多古代艾灸的典籍中指出出現水泡和化膿對于疾病的康復和健身效果是有益的,但現代人主要是擔心起水泡和化膿后引起感染而給皮膚帶來損傷,影響日常活動,暴露的部位留下疤痕不美觀。科學的處理好艾灸出現的水泡和化膿現象,可以大限度的避免給人們正常活動帶來影響,并且有助于艾灸起到良好的健身治病效果。
采用溫和灸,一般不會出現水泡,因為灸的過程中可以隨時調節艾條或灸盒,避免灸點皮膚溫度過高,這就需要朋友們注意一旦皮膚感覺過熱時要及時調節,因為當感覺皮膚溫度過高時,由于神經傳導需要一定時間,這時皮膚的實際溫度要比感覺高多了,不及時調節會引起水泡。特別是灸盒,貼近皮膚,感覺過熱必須及時調整,否則肯定會起水泡。
隔姜灸很容易起水泡,這是因為艾炷直接放在姜片上,幾壯過后,姜片中的水分溫度升得很高,拿走艾炷后,姜片仍然保持高溫對皮膚進行作用,直水泡不好避免。針對隔姜灸,一是注意艾炷小些,經常換姜片,可以避免長時間高溫傷害皮膚,二是姜片切好后放置一段時間,這樣其中水分少些,再灸時產生蒸氣少,會減少起水泡的機會。
其實出水泡是正常現象,如果在我們艾灸時出現了水泡,不要著急,心理上也不要有的負擔,實際上起水泡對于身體的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但還是要注意不要感染。艾灸是利用艾草的疏通經絡的特性來調節身體系統的,艾灸結束了,由于水泡存在,對于經絡的刺激還在繼續,等于處長了艾灸發揮作用的效果,所以這是好現象。對于出現的水泡,一般不需要處理,更不要刺破,時間長了水泡會縮小直到消失,這樣不會留下疤痕。
出現水泡后,由于平時不注意將水泡搞破了,容易引起感染,出現化膿。在直接灸時,灸后幾天內也會出現灸處化膿的現象,中醫認為這是好現象,說明通過艾灸刺激了身體的免疫力,化膿是身體清理創口處細菌的產物。
實踐表明,對于直接灸后出現化膿現象的患者,都預示著治療效果好,身體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對于直接灸后不化膿的患者,表明身體疾病比較嚴重,患者自身能力不足,疾病治療效果不佳。朋友們在艾灸時,如果有顧慮,好不進行直接灸,但對于健身治病來說,直接灸要比溫和灸的功效大得多,如果決定進行直接灸,就要從心理上接受化膿的現實。
對于灸點出現化膿現象,恢復期一般比較長,而且處理不當會留下黑紫色的疤痕,幾年都不會消失,這也是很多朋友特別是女性朋友不愿實踐艾灸的主要原因。實踐中采用以下的辦法可以大限度的消除疤痕的影響:
一是要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不要因為一時的創傷就一直盯著自己的傷口,在出現化膿后不要隨意觸碰,防止細菌感染,更不要將表面的瘡皮揭掉,瘡皮有一定的保護創面的作用,防止傷口感染,到一定程度后,膿液會自然將瘡皮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