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孩生病腹瀉時,很多長輩會用艾灸治療腹瀉,由此就能說明艾灸療法的作用顯著了。今天小編為大家艾灸療法是如何治療腹瀉,及艾灸適應癥和禁忌。希望小編的介紹能夠幫助到大家哦!
艾炷隔鹽灸治療腹瀉 脾健胃和
當小孩出現腹瀉癥狀時,急躁的就是家長了。不只是小孩,一些腸胃功能衰退的老年人也常常會出現腹瀉的癥狀,經過咨詢醫生,我們可以了解到腹瀉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急性腹瀉,另一種就是慢性腹瀉。中醫學認為胃為水谷之海、主降,脾主運化、主升,脾胃健旺、脾健胃和,則水谷腐熟吸收功能正常氣血以行營衛;一旦由于飲食失節,寒溫不調等致脾胃受傷水反為濕、谷反為滯,精華之氣不能運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瀉作矣。采用艾炷隔鹽灸法治腹瀉,簡便易行,患者不妨一試。
艾炷隔鹽灸方法
取神闕穴(肚臍眼),患者取舒適仰臥位,寬衣解帶并使腹部充分暴露。
將適量精鹽填平肚臍眼后,把純艾絨用拇、食二指搓成紡錘狀,再以拇、食、中三指捏緊置于平板上用力壓緊制成上尖下圓、呈圓錐形如大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放于精鹽上,用線香由艾炷部點燃令其自燃成灰,或患者自覺施灸部有發燙感時將艾炷移除,再如前法換一狀繼續灸,不拘壯數,連續灸至患者自感肚腹內溫熱、舒服為度。清除艾炷、肚臍眼中精鹽后,隨即用醫用膏藥貼敷肚臍眼,防止施術后受風寒。
每日一次,連續灸至痊愈后再鞏固一、兩次。
神闕穴其名首見于《外臺秘要》,歷代文獻又有“命蒂”、“臍中”、“氣舍”、“環谷”、“維會”之稱。位于腹部中央,為生命之蒂、中下二焦之樞紐?!夺樉难狻吩唬?ldquo;……先天之結蒂,又為后天之氣舍,此間元氣尚存,在內緊接近大小兩腸,大腸為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小腸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該法治療腹瀉與神闕穴自身特有的功能與神闕對艾灸的敏感性有關,通過熱刺激可以調理脾胃、補益氣血、溫脾,同時又引食鹽入其所屬腎經補益腎陽、暖腎,從而到達無需內服任何藥物而治愈腹瀉的目的。
什么是艾灸
艾灸其實就是使用艾條的灸法,我們可以把艾灸分為“艾”和“灸”。“艾”,艾草,陽性植物,能夠食用,古人認為艾草能夠驅邪避魔,有治愈疾病的功效,經過加工,可以將艾草制成艾炷或艾條。“灸”指的是灸法。灸法是運用艾絨或者其他藥物為主要灸材,點燃后放置腧穴或病變部位,進行燒灼、熏熨,通過溫熱刺激及藥物的作用,經過經絡的傳導,達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的治療疾病和預防保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