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各部件組成的揮桿運動系統不是一個理想剛性構架,而是一個有一定彈性的構架,這個彈性構架在施力和運動過程中是會發生變形的。由此帶來,從肌肉力量發出到后續身體部位的運動產生有一個時間上的滯后差異。運動部件離發力肌肉越遠,中間部件越多,運動滯后越多,中間部件彈性越大,運動滯后越多。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用手轉動一根棍子,再對比轉動一根同樣長短的薄片,我們會發現:棍轉動過程中,手回到開始位置時,棍端基本回到開始位置;薄片轉動過程中,轉動中的薄片有彎曲變形,所以,轉動中手回到開始位置時,薄片端頭滯后于開始位置,或者說,薄片端頭要回到開始位置,手的轉動必須超前于準備時的位置的。這一變形體的運動規律反映在的高爾夫揮桿運動中的明顯的現象是,在職業運動員球桿擊球瞬間可以看到:胯、肩、球桿握把依次超前離開準備姿勢的位置以胯大,肩為次,而球桿握把小。這是因為:兩腿推動胯的水平轉動,腰肌拉動肩的轉動,兩手驅動球桿握把的轉動,它們傳輸到高爾夫球桿的遠近是不一樣的。
而從前述運動分析中看到,扭腰轉肩的軸線被胯的轉動帶動轉動,手轉桿的軸線由肩及左臂的轉動帶動轉動,但擊球時刻三個轉動系統轉動軸必須落在過左腳腳跟與球垂直的板墻內,這是保證桿頭速度指向目標的條件。從特征差異分析可以看到,腿轉胯系統轉動到位所需時間長,扭腰轉肩系統次之,手轉桿系統小。因此,為保證擊球時三個轉動軸同時落在一個板墻內的一致性,腿轉胯、扭腰轉肩、手轉桿要依次先后疊加施力和運動,這就是高爾夫揮桿下桿的主要順序。
五、揮桿節奏的控制
多數業余球手特別是初學者往往很少在擊球時刻既能保證三軸同時通過目標板墻,又能有大桿頭速度,更不能保持大的作用力。他們要么不能控制方向,要么已經無法疊加后續的相對轉動。例如:上桿到頂開始下桿時,腿轉胯和扭腰轉肩及手轉桿通常下意識同時大力進行,由于胯轉動慢,胯上左臂轉動軸轉動到目標板墻的時間長,而手轉桿塊,桿頭轉動到板墻的時間短,這樣,桿頭進入板墻擊球時左臂轉動軸不能落入板墻內,桿頭速度方向必然失控。在上述腿轉胯和手轉桿同時大力啟動的情況,如果為了保證桿頭和左臂轉動軸同時落入板墻,球手只能在桿頭打入目標板墻前放慢手轉桿的速度,直到保持與腿轉胯的轉動同步轉動,而這種情況下,手轉桿相對胯的轉速為0,這樣,也不可能有任何的“鞭端效應”了。由此可見,業余球手的揮桿動作首先要注意的是控制好下桿過程中三個轉動啟動的節奏。
當人體完成上桿并按馬步站立轉跨后,胯基本向右轉動45度。這時考慮一個極端的做法,人體胯不再作水平轉動,只作扭腰轉肩帶動下桿擊球,此時肩轉動的軸線偏離過左腳跟與球的垂直板墻,則球會向目標線偏右大約45度左右的方向飛去。所以,我們可以選擇從胯回轉45度,即從胯轉到與目標線平行的位置去開始摸索啟動轉肩、轉桿的合適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 因為腰肌在轉肩上桿完成后已有拉緊, 當腿轉胯開始后, 身體下部胯轉動一定程度后會拉動上部腰肌,如果控制扭腰轉肩啟動時刻的意識不強, 就會不由自主地提前啟動主動的扭腰轉肩(沿上桿扭腰轉肩的路徑返回)。
因此,在通過上桿轉肩擰緊腰肌后,要進行由下身轉胯擰緊腰肌的姿勢調整(從右肩的順轉變換為左胯的反轉,以避免帶動右肩提前反彈扭轉),在腿轉胯啟動后,應任由腰肌被下身的胯的轉動進一步擰緊(如同反向擰緊彈簧),然后腰肩保持這種被拉緊的狀態隨胯繼續轉動,直到啟動轉肩的合適位置才開始主動地扭腰轉肩(釋放被擰緊的彈簧并順勢加力擰彈簧)。這樣做的效果除了能保證三轉動軸及桿頭同時過目標板墻,還能使肩相對胯的轉動獲得成倍并且爆發式的轉動力量, 能做到這一步是掌握職業揮桿技術的標志之一。
人體上桿完成時,兩手已帶動桿把反向轉動使球桿與左手臂形成倒L型,兩手直接驅動球桿去打直這個倒L就是疊加在左臂上的轉動。手轉桿啟動后有兩個作用:一是產生桿對左臂的相對轉動,直接增加桿頭的線速度;二是球桿沿左臂展開后使桿頭到身體轉動中心的半徑加大從而再使桿頭線速度增大,實現將身體轉動能量向桿頭的傳輸。
由此,在下桿過程的前期,應盡量保持這個倒L造型圍繞身體(參見下圖,倒L從下桿位開始保持,至少轉過了約90+45度),以減小身體的轉動慣量(重心離轉動中心近則轉動慣量小,這對于難以先啟動胯轉動的初學者是一個改進的辦法之一),從而使身體獲得盡量大的轉動速度并相應使身體獲得足夠大的轉動能量。啟動手轉桿的時機可以參見下圖的位置按照在桿頭隨左手腕一起通過目標板墻前盡量保持小夾角的基本原則去摸索。
六、桿的控制面方向
由于高爾夫球有很好的彈性,擊球過程中球面會發生一定的變形。當擊球時,如果桿頭速度方向與桿面朝向不一致,桿面不僅對球中心產生撞擊力,還會因與變形球面的切向撞擊對球面產生切向磨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沿桿頭速度在桿面投影的方向。在這兩個力的作用下,球不僅沖向前方還繞球中心旋轉,從而形成弧旋球。弧旋由擊球時刻桿頭速度方向偏往桿面所朝的方向。所以,揮桿擊球時應使桿頭的速度方向,對準目標,并且,此時桿面方向也應對準目標方向,這樣球才會直線奔向目標。
實際上,標準球桿設計時已經考慮了握桿的左手腕、桿頭在目標板墻內時,桿頭速度方向是垂直目標板墻的,因而桿面被設計成當球桿被握置于垂直板墻內時,桿面與目標板墻一樣正好對準目標方向。因此,一般情況下,只要按照前述控制桿頭方向的條件擊球,則桿面方向將自動與桿頭速度方向一致指向目標,也即,只要按控制桿頭方向的條件擊球,無需人為地另外調整桿面。實際上在下桿擊球前短暫的時間內人也無法對桿面方向進行判斷和調整。
由于桿的長短的差異、人體高矮和強壯的差異,桿面方向和擊球速度方向有一些固定性的偏差,這些偏差可以在揮桿準備時通過少量地前后移動球位、少量地旋轉握把進行調整。另一方面, 如果揮桿準備時有意預留一定的桿面偏差, 就可以打出所需的左曲球或右曲球。
經常地練習高爾夫球,可以很好的提升比例,還有平衡性與準確性,高度的保持著注意力,也是一大要點之一,學會了高爾夫,你也會學會很多它本身具有的品質,從而融入到你的生活中,對你以后的人生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結語:上面就是給大家講的一些關于打高爾夫球是要理解的一些力學原理,還有揮桿技巧,我想這些都學會了的話,你也離一個優秀的高爾夫球員不遠了,首先你要確定自己熱愛這項運動,這樣才能夠更加專注的以更高的熱情融入到這項運動中來。